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农村 >> 最美基层干部

【寻访身边的感动】用“忠”“孝”谱写人生华章

2016-04-21 10:25:20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7296

【寻访身边的感动】用“忠”“孝”谱写人生华章
——记周口市川汇区电大靳旭

    “忠”“孝”是做人之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核心内容。用靳旭老师的话说:一个人若能在逆境中,明白荣辱、履行忠孝的真谛、摒弃“空虚”、勇敢地接受苦难的磨砺,为社会、为国家兢兢业业、黙黙无闻的竭诚奉献自己的美好年华,那才是一种快乐、一种难得的财富。
    忠孝之根
    57年前,靳旭老师出生在一个农村贫民的家庭,在祖祖辈辈的艰辛、清苦、勤劳、忠厚、质朴、孝贤、善良传统美德的影响下,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忠”“孝”的习惯,直至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工作至今,丝毫没有背叛先辈的思想品格,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继承先辈的遗志,每时每刻用“忠”“孝”鞭策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感恩的姿态去回报祖国母亲、回报社会和人民。
    良好的思想基础为他铺平了“忠”“孝”两全的创业奋斗之路。1978年8月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周口市一个中学工作,不久结婚有了一个温暖的家,40年风雨的洗礼,使他最终在政治上入了党,评上了周口市优秀教师;荣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先进个人、又被教育部、北京大学、教育战略发展研究会和中国科协未来研究会授予“中国科教创新贡献奖”称号。
    在业务上又评上了高级教师、学术上在省内外小有名气、科研上在全国各大学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46篇,通讯、随笔、诗歌、散文268篇;荐发学生优秀作品284篇、编著二本、参编32本,获省市、国家级大奖80余项,其中2002年获河南省优质课设计一等奖。课余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坚持文学创作,近6年内参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奥运会、全运会、世博会征文活动,分别获得优秀奖、优胜奖、三等奖。不断受到上级组织的嘉奖。同时还被中国社会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为特约研究员,中国当代艺术协会聘为兼职副主席。
    万事孝为先,责任大于天。忠孝来自平凡岁月的坚守,忠孝不能忘记光辉历史的砺炼。六七十年代,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活学活用、立竿见影,让他熔尽了火红的历史,正是那个年代使他炼就了“忠孝”情怀。当时,10岁入团,12岁成为淮阳县学习积极分子。尽管苦和累每天伴随着他,但只争朝夕的精神让人愉悦、感叹、自豪。直至现在自己还保留着那个时期的泥土气息,留下令人难忘的身影。比如:为老人、孕妇、幼儿让座,业余打球锻炼,礼让为先,帮他们读报阅报,解析疑难问题,书写信件,习写诗词书法、春联,引领中学生为孤寡老人打水买煤等,这些义举都给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的,人生忠孝并非偶然,也许他这个从乡村走过来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苦难蒙生大爱的道理。回忆小时候的他,常听爷爷奶奶诉说旧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千难万苦,给全家人甚至全国老百姓带来的不幸遭遇,所以,才使他不能不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找到纯清的“忠孝”真谛,迫不及待地敦促他长大后,一定要不忘先辈过去,不辜负祖父祖母的期望。正因如此,爷爷奶奶的后半生几乎全是他竭尽全力辅助度过的。78年7月大学比业后,爷爷首先患了脑瘫病,当时他和三叔立即把他送到县医院治疗,日夜坚守护理,三个月后好转回家,继续吃药针灸。不久三叔不幸去逝,撇下二个弟弟二个妹妹,大的大小的小,他们以后的生活和成长全落在他和父亲的身上。加上又患了脑血管病的94岁的老奶奶,使他的负担越来越重。按当时老百姓的说法,靳旭如果不管,这个家很快就会零散,36岁的婶子马上就会另选出嫁。当时父亲在市电业局当临时工,月工资22.5元,他仅有34.5元工资。如果放弃他们不仅对不起每天痛哭流涕的父母亲,也对不起已经病逝的爷爷和三叔父。于是他就毫不含糊地横下决心,坚决把这个家撑起来,并对父母亲表态说:“大爷、妈,您不用担忧,只要我在,再大的事我承担,天大的困难我克服。接着,他很快把老奶奶送到周口市中医院,花了近万元,治疗54天,硬是把她从死神堆里救了出来。当时的袁绍先主任风趣地说:“真没想到这老太太有那么大的福气,太神奇了,94岁的脑瘫患者竟奇迹般的全愈了。不仅跟正常人一样能走路,甚至吃饭睡眠也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爷爷活86岁,奶奶活100岁短20天,在这20多年的光阴里,他像敬菩萨一样孝敬爷爷奶奶,有时分别把他们请到周口自己身边生活度日,有的定时定期回老家看望他们,给他们送钱送物送吃的。他们的后事因二叔家贫穷,三叔早逝,他就没让他们管,全是他和父亲操办的。仅四五六的大棺木除了父母亲的就买了三个,为什么多一个呢?因为其中一个让人给偷了,这事在当地变成了一个小经典。爷爷奶奶走了,弟弟妹妹怎么办?后来给婶子商量,妹妹上学放弃,他把二个弟弟全移到周口上学,后来盖了房子成了家,他和父亲才算喘了口气,心里的石头才算掉下来。现在,看到三叔家子孙满堂、红红火火一家人,母亲、婶子和亲戚邻居、十里二十里的老乡谈起此事,都说他是一个大孝子、大功臣。可我却一直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应该这样做,如果放弃他们天理难容。滴水之恩,理应涌泉相报……。
    祸从天降行“忠孝”
    然而,正当他的创业成就步步辉煌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大祸突然降临。1984年他父亲患了心脑血管病、手脚麻木疼痛,经检查还患有前列腺肿瘤,必须去北京手术,每逢大便干结时,他都是亲自用手帮助父亲掏粪屎,有时便、血溅在脸上身上从不显脏臭,一笑了之。同年他母亲在电业局施工砸伤后,又得了冠心病、腰酸腿疼病;1992年岳父患了脑梗塞、高血压、手脚行走不便;2001年老岳母也患了脑中风,同年腿骨折卧床苦熬4年,每天挣扎在死亡线上;加之他苦命的爱人在1998年又患了精神分裂症,时常半阴半阳,南征北战求医看病,可怜的孩子几乎无人照管,全靠自己独立生活学习。当时他想:“家里这么多病号,我怎样去分管承担呢?况且自己还教着二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累死我也顾不上来呀!简直没法过,请假吧,学校中间找人又不好找,能眼巴巴地看着学生停课吗?不,不能让学校为难,停课对不起自己心爱的学生,对不起自己的工作,对不起社会和国家,困难再大、任务再重也得撑起来、顶得住”。于是,他决定与学校组织协调好,千方百计科学安排干好工作与关照病人的时间,合理地把照顾病人的时间放在每天的饭前饭后和晚上,其它白天时间坚守岗位正常上班,特殊情况下可以抽课余时间回家看看病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5年如一日,他几乎没有耽误学生一分一秒课,不论春夏秋冬,都是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到校工作,加班加点为学生备课、补课、批改作业,有时还见缝插针抽挤时间做好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差生与他最有缘分,他最善于教差生,差生也最喜欢听他讲课,而且效果享誉周口市教育战线。他的创新“神经性教学法”当时得到北京、上海几位教育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撰写的文章获《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上海《语文学习》一、二等奖并接连发表。是的,他没有因为办家庭私事或照顾病人请过一次假而误了一次工作,如果用“顶风冒雪”、“酷暑秋雨”、“披星戴月”这些词来描绘他33年的工作,从良心上讲一点也不夸张。说到这,有一件小事还记忆犹新。1997年5月份的一天,有一次,一高的一位副校长(或者说是知友、同事)在街上迎面见到他二句话没讲,很不客气的嘲讽他说:“靳兄,你教人家的孩子恁得手、恁成功,为啥不好好教教自己的孩子呢?孩子的数、理、化、英语还可以,为啥语文老上不去呢?仅考50多分呀,太可怜了……”。一句话把他说的脸通红,是的,从儿子上幼儿园到小学、初中从来没有接送过他,教人家孩子语文作文研究成果“满天飞”,可为什么忘了自己的孩子呢?现在他回想起来倍感在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心里有愧疚。
    带病尽职责
    俗话说:““忠”“孝”两全说着容易做着难呀”。一方面干好本职工作,一方面照顾好几个病号,在当时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有时间根据业务需要还要晚上熬夜撰写文章搞科研,这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每天折磨着他的身体。从1987年开始他就患上了颈椎病,吃药、按摩、垂吊无效,每天睡不好、吃不好,心里时常难受不适味。但是,他没有因为这点小病请过假,毅然坚守岗位,始终如一地维持好家庭的一切照护工作。
    难忘1990年至1991年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给父亲借节假日(十月一)的机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做了前列腺肿瘤手术。却不料在此之前自己也患有严重的职业颈椎病。当时他正在周口五中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公疗医院的医生四次给他写诊断证明建议休息一个月,可是他怎能享受得了这种待遇呢?石怀玉校长、雷华主任得知后,情愿给他找代课老师,而他竟然拒绝了。因为明明知道教毕业班责任重大,而且离中招考试还有一个月时间,如果硬是休息治疗不是苦了学生吗?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底。白天他忍着颈椎疼痛起早晚归的工作,晚上还要照顾刚刚手术后的父亲。因为师生们都知他在中招、高招复习迎考中身怀绝技,爱动脑筋设计语文测试题,好斟酌推测作文题,所以都乐意让其给他们做考前辅导,并拿出补课费做奖赏,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是的,最后28天的冲刺功夫没有白费,二个班学生语文平均考试成绩,竟出人意料的居周口市第一名,平均84.5分,有26个人达到90分以上。一高的评卷老师大为惊奇,并予以充分肯定高度赞扬。周口教育报及时进行了宣传报道。学校奖励的386元现金,全部捐给了安徽灾区人民。2008年奥运会征文,他引用了这个传奇故事,又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优秀散文奖,奖金500元,文章编发在经典奥运史册上。现在他每逢想起这些事,总是倍感欣慰和自豪。
    教书育人的“忠孝”承诺
    说起“忠孝”,靳老师心里充满无限感慨。因为他性格耿直、争胜心强,不了解他的人都认为他“傲气十足、不团结人”。所以,做出了很多别人难以理解、难以做到的事,而且这些平凡中闪现人性光辉的东西,几乎往往都被漫长的光阴所遗忘。个别关心他的老同志、老同学劝他改改倔脾气,教他怎样在社会处事,他却听不懂、看不惯,“知足者常乐”时常挂在嘴边,实实在在做人、堂堂正正行事,依然是他坚持不懈的自觉行动。毫无虚夸的讲,二十二年前,在生源好的周口四中,他的教育教学创新就是一流的。无论是省市教研室听课,还是师专实习生观摩,无论是哪一级的语文抽检,或是作文竞赛,他的教学指导效果均属最优秀的。即使在生源差的周口五中、电厂中学,考试成绩、升学率也是名列前茅的。他热爱教育事业,他能将许多辍学的学生引向课堂、引向正道。他的教育教学创新,比如:快乐教学法、文章批改法、古现代文解读、功夫在诗外、快速作文、口头作文等,在高、中招考试中都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他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当时撼动了很多基础差学生的心灵,优秀学生更是不言其说。社会上不少学生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带的差班学习,全国各地的优秀语文核心报刊杂志,很愿意编发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为什么?因为他引证的事例鲜活,有说服力、感染力。如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事业成就?动力何在?他就会坦诚的说:“在过去没有提倡素质教育时,而我就已经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上了。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教师太不容易了,没有任何理由辜负她们;只有捧出一颗真心、用一点一滴的辛勤汗水奉献教育事业,才对得起亲爱的党、伟大的祖国,对得起生养我的父母亲。
    坚守职业道德责任
    在中学时他是这样持之一恒、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照顾家庭的。98年8月调入电大后,仍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几乎都是抽业余时间对家庭所有病号进行有条不紊的正常照顾的。在父母亲住院期间,无奈请了半个月假,因为当时为抢救时间,身边必须有自己的亲人守候。尽管如此,他仍然要求校领导只要学校有事无论份外、份内的一定打电话给我,随叫随到。特别是一年一度的中期末考试,他从未请过假,既使父亲住院输着水,他也毫不犹豫地主动坚持上班,校领导几次劝他别来学校监考了,他说:“学校人手少,正是收获的关键时刻,我怎能离开岗位呢,脱岗就等于失职”。
    在职业廉洁上,他始终坚守道德责任,冬天再冷,夏天再热,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前,他总是不断的抽挤时间,为学生加班加点辅导补习功课,点拨重难点;指导写作论文。学生为了回报他,曾多次拿出现金、甚至请客送礼都被他一一拒绝。38年来,靳老师没有一次给学生有尝补过课,更没有在校外代过课,直到现在一高、二高、三高的学生逢到高考前还特意跑到电大找他解读语文难题。20年前,广东中山一所高中的负责人,拿着靳旭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到周口邀请他,福建一所职业中专、黑龙江一所高中都曾来电来函邀请他去做教师、当校长,许以厚薪。他没有走,他虽动心了,但看到身边的亲人,他选择了留在周口,直到如今。记得有一次,商水县几个学生听说他家二老在医院抢救时,就买着礼前往医院探望,也被他说服制止了。并非常抱歉的对他们说:“帮你们做点小事是应该的,老师的责任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你们这样做我的心是会不安的。”
    难忘2004年6月18日至今,父亲严重脑瘫后,行动不便,他每天除坚持正常上班外,基本上剩余的时间都是夜以继日地守候、推拿按摩、洗澡洗脚、擦屎端尿、拿药输水、行医检查、扶助锻炼,每天跑得马不停蹄,累得他筋疲力尽。好心的同志安慰他:“靳旭,你也要注意身体啊!你的负担和压力就是放在年轻人身上也难以承受”。善意的校委会多次嘱咐他:“你家里病号多,学校没多少事的时候可以不来,好好照顾一下家庭”。可是,他能这样做吗?他心里想:“自己担着六个班级的辅导员,有时还要备课讲课,或者需要做一些其它杂事,学校本来人手就少,他确实不忍心离开自己的岗位。况且自己每月拿着国家的工资,比着张尚昀、谢延信的条件好的太多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任何时候也不允许懈怠啊!再苦再累不能耽误工作,千难万难不能停滞不前。关键时刻就是要挺身而出、建功立业!学习张尚昀就是要在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做一个“忠”“孝”两全平凡而伟大的人”。
    难忘2005年12月16日深夜,寒冬的霜雪笼罩着周口大地,冰冷的天气袭击着所有外出的人。当时,他因为心肌缺血输了二瓶水才结束,刚刚入睡的他还没有暖热被窝,值班的妹妹打电话说:“父亲的大便解不出来,肚子胀痛的受不了,吃果导片、灌肠都没用。此时他二话没说,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蹬着自行车冒着风寒直奔现场。刹那间,他只有开始了用手抠、掏肛门里的粪便。因为他父亲已经14天没有解大便,肛门里面已经基本上形成结石,他把手套就抠烂了四双,浓血沾满了一手、溅到脸上,臭气脏味熏人,为了父亲的身体安全,他哪顾得讲这讲那,整整用了一个半小时,硬是用手一点一点地把粪便抠掏完,直至送到医院输水消炎、畅通为止。当时已经是夜里四点半了,紧张的劳累使他没有二分钟就躺在医院的一个椅子上睡着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半,饭就没顾得吃,依然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2009年元月8日,他母亲的冠心病突然复发,上气不接下气,加之天气寒冷,肺心病引起的高烧咳嗽不止。无奈他和妹妹以最快的速度将她送到中心医院输水急治。当时电大期末考试才进行到第二天,他怎能脱离监考呢?电大本来人手就少还请有其他学校老师帮忙,怎么办?母亲在昏迷中意识到了儿子工作的为难,就急忙暗示嘱咐妹妹催他赶快离开医院,别耽误了上班监考时间,就在这时他禁不住流出了眼泪,深感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对儿子包容、对工作支持的无私的情怀,是多么的崇高,又是多么地伟大!是的,当时他确实离开了病重的母亲,坚守了工作岗位,这并不在于它的意义有多深有多大,而是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母爱力量的神圣,忠孝幸福的珍贵。
    在父亲离别的日子里
    岁月飞逝,病魔无情。在他父亲的脑血管、心血管转化为再障性贫血病的时候,按主治医生的治疗要求,马上需要输血急救。这样经济上一天一夜要花去一千三佰多元的医疗费。此时此刻,昏迷中的父亲多次嘱托不要再治了。可他怎能忍心放弃对这位饱经风霜、含辛如苦的可怜父亲的治疗呢?于是,他想来想去决定向学校借、向同学借、向亲戚、朋友借,甚至把刚刚获得写广告语的1千元奖金,也及时投入到了给他父亲的抢救治疗中。看着父亲苍白的面容,面对全家人焦虑不安的样子,他饭吃不进、觉睡不着。然而,正当他日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种伟大的“责任”感,给他增加了无穷的力量。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减轻父亲一点痛苦,只要能延续父亲一分一秒的生命,那怕是背再重的经济担子,也要顶得住,撑得起,也心甘情愿……。”忠、孝就是感恩,感恩就是奉献。也正是在他父亲吸着氧气抢救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白天不仅依然坚持上岗,而且晚上也守侯在他身边。除了照顾父亲大小便外,其余时间就是给他按摩手、腿、胳膊。这样时间长了也许能减轻一下他的痛苦,无形中他父亲眼含热泪对他说:“靳旭,为了我你太累了,你学校现在恁忙吗?就不能给学校说说请几天假吗?”他说:“领导和老师们给我的体谅和关照太多了,该让我干的活不让我干,该我承担的任务不分给我,这还不够意思吗?况且我是一个国家教师,吃的是国家粮,端的是国家碗,工作一点也不能耽误啊!”他父亲是这样请求他的,他也是这样安慰他父亲的。当他难为情地向他倾吐苦衷的时候,他父亲点点头、哈哈笑两声,并没有一点责怪儿子的意思,而是表示理解。歉意撕动着儿子的良心,从他慈祥而坚强的面容中,深深地感觉到,他父亲日夜极度难受痛苦、睡不着觉,是多么希望儿女能在他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多守他一分一秒,多陪他一些时间啊!然而他没有完全按父亲的要求去做,没有实现他父亲的最后如愿,这是他一生的遗憾,这是他永远难忘的内疚和不孝。如今,他父亲已离开四年有余了,现在他回想起父子情深的往事,还悲痛万分的说:“我不能不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要时刻珍重父爱,感受父爱。小心的呵护好身边的每一次感动”。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真实而丰硕的人生。
    校内外的领导、同事和单位的同志们,特别是市电业局的领导、职工们,凡属了解他的人,也都夸他是当今少有的“孝”子,这称号不断激励鼓舞着他继续发扬成绩。母亲和爱人看着他每天超负荷的劳动,心疼的眼泪不知流过多少次。可是,他无怨言、不丧气,毅然保持着旺盛的乐观精神。当他的体质下降的时候,早起跑跑步、打打篮球、乒乓球,很快就撵走了劳累和不适。
    正确对待岳父母
    难忘2001年3月至2005年10月,这段极其艰难的岁月,他的老岳母患了脑血管病后,腿摔骨折卧床三年,床上喂床上喝,床上拉屎拉尿;到了炎热的夏天,血淋淋的四个大褥疮发嗅寒人,每天擦洗换药必须三个人把她抬起来才能完成任务,他的老岳父不顶用,爱人常常患病不能动,他家父母亲也几乎不能自理,怎么办?摆正这个关系必须当即立断,理所当然地应该哪里困难大先到哪里去。于是,每天中午下班后,他总是先协助家人给老岳母清洗、换药治疗,然后再回到自己父母身边。这样整整坚持三年,老岳母病世后,才算松口气,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才算有所减轻。好心就有好报,他的言行举止不仅得到了爱人及所有亲属的赞扬,而且市中医院的职工、家属也都给了他充分的肯定。
    磨砺增长智慧,坚守使人幸福。父亲岳母病逝了,他并没有轻松的工作和生活,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开始了新的延续。
    2008年11月,84岁的老岳父脑血管病复发,下肢瘫痪不能行动,加之糖尿病作怪,只有长期住院治疗。就在这同一时间里,他家还有一个患有冠心病、肺气肿的87岁的老母亲,也需要有人照管,而并且又面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怎么办?此时此刻他没有过多的想困难,也没有向领导和周围的同事诉说过苦痛,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坚守好责任,既要干好工作,又要照管好病人。为了应该做的事,为了人格和道德的尊严,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常言说:“一个女婿半拉儿、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能因为他是岳父就甩手不沾泥,不能因为有工资的父亲走了,年老多病的老母亲就不管了。哪怕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也算尽孝心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和爱人合理支配时间,岳父那边有二哥专职守护,每隔2-3天抽下班时间或周末各探望一次,每次去都不空手,尽量买些可口的水果和各种有特色的小吃。其间他曾几次提出守夜照护问题,家人一直不同意,原因是工作紧张而且还要照顾家里的老母亲。为了弥补这一缺失,他和爱人商量除了平时购些好吃的东西外,每星期天再给他改善一次特殊伙食。根据不同季节,坚持不断的给他买羊脑、羊肉、狗肉、牛肉、驴肉、烤鸭、鸡鱼之类的食物吃。每从外地出差回来前,首先想到是给岳父捎点什么……这样他才感觉到做女婿的踏实。至于老母亲这边也从不让她为难受苦。每月坚持给她三百元的零花钱,让她以住儿子家为主,妹妹家为辅,有时随她心意回老家住几天也可以。平时他总想让母亲生活的愉快点,根据她的爱好,抽挤时间陪她打牌、打麻将,逢到星期日送接她到教堂守礼拜,去郊外散步锻炼,有时帮她推拿腰背,按摩颈腿。到了早晨和晚上,为她倒洗脸洗脚水、端洗尿盆尿罐,有时洗点衣服等。到了头痛发热、吃药打针时,全由他和妹妹亲自坐车陪她到医院治疗,而且一切费用全由他承包。众所周知,一个家庭里的琐事是繁杂的,为了让全家人和睦相处,他宁愿自己多受点委屈,也从不惹更不愿意让老母亲生气。因为他深知母亲把他们拉扯大太不容易了……几十年如一日,他都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这些心灵慈善、饱受艰辛的生命之神。千方百计地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这样虽然累一些苦一点,可是从一分一秒、一点一滴的感恩实践中,使他深深的领悟到了什么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和幸福……
    别样的孝亲
    2006年10月7日,父亲因病去逝,母亲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了让她过上开心日子,他几乎绞尽脑汁倾注所有精力。从生活照料、穿衣洗衣、兴趣爱好,无不周到细致的安排。早晨蒸鸡蛋脑,中午、晚上不断外买吃小灶,一日三餐的饭菜吃不完剩下的全有他承包。星期日守礼拜,不论刮风下雨、冰霜寒雪全接全送。洗脚、洗头,甚至洗澡都由他亲自去做。为了不想让他母亲过多的抽烟,就买瓜籽、糖块、水果给她吃。当她心情不舒畅、闹着回老家时,一方面自己去说服,请亲朋邻居做工作;另一方面自己抽挤时间给她去大街溜达、散步,家里一来有人就陪她玩麻将牌,千方百计尽可能的满足她的要求,以消除她不愉快的心情。每到冬天,母亲好咳嗽,冠心病容易复发,为了增强免疫力,除坚持输一个疗程水外,还坚持打二次丙种球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丢三忘四的迷糊现象时有发生。2012年5月,有一件令他纠结的事至今萦绕心头。因为母亲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尝尽人间苦难。所以,积攒的几个钱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有时因为几个钱她能从天明数到天黑,丢了找,找了丢,不知因为这个事闹了多少笑话。而她儿子是个死心眼,不应该把所有的钱交给母亲去掌管,唯恐惹母亲生气不愉快。说事就有事,她回老家没住一星期,就把带在身上的5000多元钱全部丢掉了。当时他母亲哭得谁也劝不应,几天几夜不睡觉。怎么办?后来他又把母亲拉到淮阳老家找,外甥从床上找回180元,可是大钱还是未找到,母亲仍然是哭天哭地不止。无奈三婶子为他出注意,嘱托他就说在周口找到了丢的那笔款存在银行了,啥时用啥时取,这才打消了她的疑虑,从此才平静下来。为了母亲,为了老娘,他说:“背这个黑锅背的值,只要她不伤心,活的有滋有味、开心顺心,就是再背三次五次黑锅我也愿意、甘心情愿。”当他给校领导和同事讲起此事的时候,他们也捧腹大笑起来,并且安慰他说:“凭你的思想基础,谁也不会认为是你拿了母亲的钱,你做的对,做的好。”住在一个院的80多岁的夫妇俩也夸奖说:“这个办法一般人是难以接受的,在我们的生涯中第一次听说遇到这样的事情……”
    生活就是这样让他艰辛地前行着。他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忙的不可开交,累得疲惫不堪,而他尽管快到了退休年龄,校委会也不断给他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未让他承担繁重任务,但是,他确实不忍心闲着,自始至终坚守岗位,负责分发报刊杂志工作,坚持不懈地撰写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探索研究文章,业余搞点文学创作。为了不误工作,有时带着母亲来到学校散步安抚。这样既给母亲带来了快乐,自己也未耽误上班时间。
    海地情怀
    “忠孝”不分职位高低,不论场所条件,不求物质财富多少,也不讲贵贱之分,只要用心去做身边点点滴滴的事,平凡细微之处就能绽放道德之光。这饱含深情的文字,恰似春风化雨,把我们带到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的日子。这段时间靳老师每逢下班回家,啥事不干总是先打开电视机收看深受灾难的海地情况,一个个惨不忍睹的悲惨情景,使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国家教师几次流出眼泪,痛心之余和家人不断诉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不也是这样吗?幸亏现在是世界和谐的年代,没有这个温暖大家庭的鼎力救助,四川、海地人民该怎样度日?为了海地的幸福安全,各国不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中国有八位维和警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批又一批的人力物力支援接连不断。我也是一个中国人,能为可怜的海地人民做点什么?在六十年代中国闹灾荒,我也曾多次吃过兄弟国家支援过的很多东西,现在他们遇难了,如果让我去支教或去为他们重建家园,我将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切不可好了疮疤忘了痛啊!然而,现实不允许我动大干戈,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况且我家现在还有一位88岁常年患有冠心病、肺心病的老母亲,另外,还欠有17万元钱的购房债,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尽管如此,靳老师没有忘记自己是喝着祖国母亲乳汁成长起来的人民教师,他是多么想用自己的一点实际行动,来感恩社会,感恩人民呀!因为海地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都是好朋友、一家人、一家亲,对海地人民的亲就是对祖国的忠,对祖国的忠也就是对人民的孝。在他经济条件极不宽余的情况下,硬是率先在周口把自己为病母积赞的08年、09年获得的奥运会、全运会征文奖金(2000元)全部捐给了海地人民。“这点钱实在拿不出来,太少、太少了”。慈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给他开发票办手续,他却说:“不用、不用,值不当哩”!朴实的话语,微薄的善举,也许谁都会说,谁都能做得到,可这哪里仅仅是不值一谈的分毫之厘,而是一颗滚烫赤诚的心,燃烧着伟大的祖国,温暖着亲爱的海地……
    心系灾区
    2010年3月,西南五省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百年大旱。山枯野黄,地裂苗亡,人畜饮水困难极致。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六岁儿童,为了生存无不投入到抗旱救灾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全民动员,支援灾区”的伟大号召。解放军武警官兵,日夜兼程、翻山越岭,为那里的中小学生、孤寡老人,率先送去了饮用水。全国各地的企业家、艺术明星们也相继捐款捐物、慷慨解囊。数以百计的新闻记者为了提供真实现场和材料,冒着生命危险穿山洞、住草房、吃野餐竞相拍镜头、写文稿,有的甚至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送温暖、献爱心。这时正在医院为抢救岳父紧张做事的靳旭老师,怎么也坐不住了,面对一幕幕人性向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凡人善举,他既兴奋又激动,激动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感情的潮水每时每刻都在撞击着他的心灵,似乎轻轻地在告诉他说:“靳旭,你是党员,是一个从小就热爱助人为乐的厚道人,现在南方有难了,你可不能袖手旁观啊!关键时刻不能掉队呀!”无声的感动、亲情的呼唤,使他没来得及多想什么,只是一心想着要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此时此刻,他不顾自己家庭面临的实际经济压力,硬是将几十年来用心血挣来的、仅剩余的科研稿费(2000元)捐给了灾区。这点钱确实太微乎其微了,只不过是有钱人的一丝汗毛,可它却寄托着一片小小心意,一颗一大爱之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能为国家和人民尽点孝心,是最开心的事,因为是父母生了我,是党养了我。”
    2010年4月14日7点45分,青海玉树遭遇7.1级强烈地震,上千人遇难,万余人受伤。灾情火急,人命关天。分分秒秒与生命赛跑。胡主席、温总理放弃国外访问,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一定最大限度的抢救生命、减少伤亡、减少损失。当老师徒手救出学生,当僧人奋力抢险,当医生为救治伤员晕倒在地,当亲人子弟兵几天几夜没合眼,顾不上吃饭,全力以赴投入到血与火的抗震救灾中的时候,他的眼睛湿润了,感情的泪水放纵的奔流着,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投入这一场战斗啊!悲痛之下,突然想起不幸的人们,总能在灾难面前显露坚韧一面;想起海外华侨、港奥台同胞、国际友人和各国朋友大爱无疆、竭诚奉献的动人情景,深深的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想,这不正是众多的“第一时间”传递出生命至上的信念、急切的八方支援彰显出中华民族相濡以沫的骨肉深情、沉着及时有序的救援、体现了汶川大地震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吗?心手相连,玉树不哭。望着“惊天地、泣鬼神”的一个个英雄壮举,感动之余,不能不扪心自问,“全国上下都在向灾区伸出温暖之手,自己也是祖国母亲一分子,党的儿女,应该怎么办?面对家庭无一点积蓄而且外债累累的危机处境,他作难了,无奈选择了最后一个办法,依然率先决定将本月的工资(2980元)作为党费捐献出来。“钱算什么,无非身外之物,只要柴多火焰就高,也能速解燃眉之急;为了受灾受难的父老百姓,为了大家庭的和谐美满,祖国在上,天地为敬,忠孝无悔”……
    退休不褪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贵”。2013年10月,靳旭从教育战线光荣退休。38年的工作生涯炼就了他教育教学扎实深厚的本领,理论指导实践的丰硕成果,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研究型、学术型、创新型、经验型教师。加之本人身体健壮、思维敏捷,许多地方发函、打电话,一次又一次的高薪聘请他去当校长或顾问,还有一些地方让他去做文化产业和宣传编辑工作,都被他一一谢绝。为什么?“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人之常情、古之常理。金钱只能给人物质享受,却不能给人精神温暖。只要92岁母亲在,“金山银山”也动摇不了责任坚守的决心。财富买不来孝心,良心是做人灵魂。尽管家庭经济不宽余,甚至有时闹恐慌,可他还是留了下来,持之一恒的守护着母亲。哪怕是粗茶淡饭,生活条件再艰苦、再简陋也心甘情愿。好心的领导同事和同学朋友,三番五次的劝他走出去,不要错过年薪30万的良机,让他给母亲找个保姆或寄宿亲戚家即可,而他却乐呵呵地说:“现在母亲是熟透的瓜,正是最需要我的时候,假如我要离开她心里会是啥滋味?她把我从小破鞋底拉扯到大,读大学、当了国家教师多不容易啊,我决不昧着良心不认娘”。每天他根据母亲的爱好和兴趣,尽可能满足其生活要求。白天时常推着她去郊外观光旅游、吸收新鲜空气、聊天,有时推着她去活动中心听戏、看打牌,有时推着她去教堂守礼拜,吃啥买啥、要啥给啥。晚上是他母亲最难受的时候,心脏病时常在折磨着她,老人痛苦呻吟的睡不着觉,他只有赔着她熬夜,协助她吃药、喝水、洗脚或大小便。毕竟他母亲年龄大了,一天几迷,毛病百出,说糊话、吸烟、随地吐痰、丢三忘四、拉屎拉尿弄得他哭笑不得。她这些不良习惯又不能说,也不能制止,只能每时每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给她打扫擦洗,忍气吞声、默默无闻地去做这些平凡细微的工作。因为他了解老人,理解老人,人到了这个年龄都是这样啊!
    孝心不是一会半会,也不是一年半载,它应该是永恒的。常言说:“床前没有百天孝”。在他认为这是极端谎谬的,古今确有这种现象,然现实生活中就没有人打破这种现状吗?作为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就不能先尝试一下吗?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去做的。父母给了他宝贵生命、养育了他,而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老人们的期望,平时总是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地在守孝感恩。在他看来,细心照料关护老人这是小家之孝;那么,他又是怎样奉献大孝的呢?切不说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的惊人成就和贡献,就是退休以后,他这颗火热滚烫的心也从未停止过跳动,真正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为了捍卫真理,为了拯救僵死扭曲的灵魂,维护改革开放成果,在退休之后除了照护好母亲外,还见缝插针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读书看报、写诗文、打球;体脑并用炼思想。在2013年7至11月份,多次接到外地黑社会组织人员打电话,恐吓威胁他不要再写反腐倡廉诗文,扬言“再写就出18万元买他一只胳膊”。然而,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更坚定了理想信念,他用大量的真话、实话、心里话,一次又一次的直言进谏,反映人民心灵,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难能可贵的重要决策依据,成为习总书记经常倡导表扬的“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率先践行者。早在前年初,他就从理论上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四大法宝”和“四大武器”。即:改革创新、管理创新、民主创新、反腐创新——求是思维、哲学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就是说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借鉴中外伟人的智慧做法,去粗取精地吸取优秀治国经验,扬长避短地构建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要摒弃否定过去的精华,也不要十全十美过分的肯定现在,要运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真谛秘方统筹国事,从而实现奋斗目标。从2000年开始,在他撰写的近百首诗文里,就率先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口号。2011年他用积极的反思和批判,一方面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一方面开始暴露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的严重问题。比如:“吃白面骂娘”、“好人变坏人”、“金钱至上”、“吃喝嫖赌为本事”、“不贪不占是蠢蛋”等,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变形。2013年4月又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反四风”的开展献计献策,首先提出了督导、暗察、暗访建议和具体做法,得到了党中央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早已实施执行落实,取得良好效果。2014年初,根据十八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什么是正能量的问题,又对历史传承、文化传承 发表个人    独特见解,在电视文艺、文学、文化宣传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得到人大、政协两会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和好评。他认为当代治国理政,只有讲真话、说实话才能传递真正的正能量,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国策。当他冒着生命危险利用休息时间,熬夜撰写诗文,自己掏腰包打印复印、编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听到表扬赞叹、得到任何报酬,反而遭到当地上下个别领导的冷嘲热讽,甚至极力反对。说什么:“就这家伙爱出风头,是个圣人蛋,就得政治上将他一辈子剃光头”。倾刻间帽子一大堆,好像变成了一个反党、反社会的极端分子。于是就利用当地和外地的黑社会人员跟踪监视,企图寻机向他下毒手,实际上他早已置生死以度外,做好了各种防卫准备。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毅然没有放弃积极地学习与批判,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党员,没有忘记生他的是娘,养他的是人民的光荣使命。用真话护卫生命,用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他现在已经退休了,但“精忠报国”之心没有变,民族精神没有丢。
    2013年,退休以后,为周口港口物流新区当志愿者,参与执行主编了《周口名吃荟萃》。2014年6月又当了市体育局志愿者,他忍着椎间盘突出和膝关节疼痛,为其撰写了抒情长诗《体馆印象》,《品味康乐》、大小散文游记《碑记》,调研报告《用哲学眼光看体育大市》,被国家画院编入大百科经典新闻作品,为国家体育战略的兴起、全民健身事业建言献策,为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周口举办,提供发挥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2015年3月2日,雷锋精神和着初春的暖阳,又一次把靳旭引领到一个常做常新的家园,他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4万余元,为淮阳冯塘乡贫困留守儿童购捐了500件羽绒服,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穿,把省吃俭用积累的钱全部用在做慈善上。2016年1月6日,他依然又把价值(肆万伍仟余元)的570件羽绒棉衣捐给了淮阳县齐老乡留守儿童学校,给那里的贫困学生又带来了一份暖意。
    在2013年10月他退休不褪心,为了照顾92岁的病母,拒绝高薪聘请,毅然留在家里守护。并不断地推着母亲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读书、看报、写诗文,向国家进谏的多项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法,得到高层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而且在教育活动中早已实施执行落实,取得很好效果,习近平主席表扬的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他也应该是最重要的其中之一。在反腐斗争中,他冒着生命危险撰写大量诗文,遭到多次电话威胁报复,企图扼杀他,但始终没有动摇他捍卫真理,维护改革开放成果的决心和信心。

    忠孝之魂
    火红青春谱写“忠”“孝”篇章,激情岁月铸造美丽人生。2009年10月《中华警世格言》约他抒写两则人生感悟,他这样写道:“一个人的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只有对党和人民的责任”、“情感”的深沉绽放,才是最完美的。”“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最感谢的莫过于纷纭错杂的荆棘编织的冷淡、膈膜、崎岖的里程,因为她给了我理智、充实和天才的骨气”。这从心底实践中迸发出来的凝炼文字,启迪人们要做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的人,不要投机钻营,不要见利忘义,要时刻想着人民,想着国家。是的,有付出就有回报,流血汗就有好果。但他不认为经历了苦难的人,就必须得到甜蜜的结局,只需要点滴可贵的精神能感化人间、激励后人,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才是他人生理想的现实追求,也是他对“忠”“孝”荣辱观内涵的诠释。

    尾 声
    四十六年来,靳旭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始终不渝地展示着“忠”“孝”两全的人格魅力。他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他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为我们树起了一面鲜艳夺目的旗帜。为表彰这位谢延信、张尚昀式的同志,《河南教育时报》、《今日河南》、《决策中原》、《周口日报》近年分别宣传介绍了他的先进事迹。07年10月,他被河南省人大、省委宣传部、省老龄委授予“敬老之星”称号。08年、0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助老之星。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分别被中国邮政集团、中国当代艺术交流协会高票入选隆重推出个人专题邮票出版。2011年9月被中国作家创作协会授予“中国作家(诗人)杰出成就奖”荣誉称号,同年又荣获中国文艺家交流协会、中国诗词书画研究院“首届中国文艺功勋奖”金奖,同时授予“中国文艺功勋人物”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感动周口十大人物。2015年10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春风拂晚霞,骄阳红似火。愿这颗放射在周口大地上的“忠”“孝”之星,永远闪耀在中原大地,感动万里神州。


                                                   (作者:李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