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沙颍文艺

周口文人

2017-01-06 09:35:00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1425

郭志刚 
 


  2015年5月27日,“大道周口——王学岭诗文书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周口文化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作为周口文人的典型代表,王学岭怀着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不顾政务和文事的繁忙,自2011年起,历时五载,亲历十地,将家乡周口十个县市区的历史名人、典籍文物、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个以诗、词、赋、对联的形式进行创作,然后用书法艺术表现出来,从而将周口的文化、诗赋的意蕴、书法的魅力完美地融为一体,完成了内容和形式都精妙绝伦的文坛巨献——《大道周口》

  国画大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体评价道:“《大道周口》充满了对故园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热情颂扬。它具有唤起华夏儿女为家园的更加美丽,祖国的更加富强而努力的激情。”清华大学古籍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傅璇琮评价说:“这是前无古人的有益尝试,拓展了新时代的学术境域。”

  洋洋洒洒、煌煌十册《大道周口》,且不论其文化的厚重、艺术的精湛,单是其创作的艰辛、心血的付出就令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大道周口》展示了王学岭的才华和家国情怀,更呈现了周口文人的风采和精神,也可以说是周口文化、周口文人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的光辉写照。

  在周口这片历史悠久、积淀厚重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文化灿烂、文人辈出。他们筚路蓝缕,坚守对文化的追求,薪火相传,弘歌不断,谱写出一篇篇在历史上光彩夺目的锦绣华章。

  2500年前,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骑青牛西出洛阳,在函谷关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名著《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道德经》思想深邃,言简意赅,短短五千言,涵摄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阐释万物之源、治国之术、为政之道、为人之本、立世之则,通篇贯穿着“道法自然”、“大道和谐”和朴素的辩证思想,折射了中华民族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世界上译本最多、出版量最大的中文著作,也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发行量的文化名著,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又称李聃,出生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即今天的周口市鹿邑县),所以说老子是周口文人,是周口最早、知名度最高的文人,也是中国文人、世界文人。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诗经》共有诗歌305篇,因此又称“诗三百”。其中《诗经·陈风》是周代陈国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周代陈地的社会生活和礼俗。如《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用美丽的荷花来比喻衬托心中的恋人。而《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描绘了见月怀人的朦胧意境,肇开了中国诗歌以月喻人的滥觞。不需多说,仅从这两首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诗经·陈风》的艺术水平之高。陈即现在的周口淮阳,古称陈国。所以说《诗经·陈风》是古代周口人民创作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又一部由周口人担纲主编的宏篇巨著横空出世。它就是与《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的《千字文》。《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陈郡项(今沈丘、项城)人,梁武帝时,周兴嗣上奏《休平赋》,受到重视,官拜散骑侍郎。相传当年梁武帝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练习书法。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连属,既不好记,又索然无味。于是又召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朗朗上口,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宜蒙童记诵,是千百年来最受人们欢迎的蒙学教科书。

  这三部书影响大、流传广,是中华文化的扛鼎之作。有了它们,周口在全国地域文化中的地位自不待言,可以说占据了中华文化的高地,成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

  说了这三部巨著,我们再说说周口历史上众多的文人。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曹植封于陈郡(今淮阳),被后人称为“陈王”;“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瑒,东汉南顿(今项城)人,文章风格刚健,素有“建安风骨”;与陶渊明同时代的谢灵运(今太康人),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被后人誉为中国山水诗鼻祖;诗仙李白诗“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即谢朓,也是今太康人,是山水诗集大成者,唐代王维、孟浩然等的作品以及唐代诗风均受其影响,清代沈德潜誉之为“灵心秀口”;被称为“咏絮女”的谢道韫(今太康人)更是文思敏锐,少时与家人集聚,适逢下雪,叔父谢安问诸子侄:“何所似也?”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被誉为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扶沟人),领袖明代文坛数十年,天下争效其文体;草书大家麻坦笔走龙蛇,赛过怀素;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项城人)文词漂亮,人更飘逸,把毕生收藏的《平复帖》、唐李白《上阳台》帖等多件国宝捐献给国家。刘海粟大师曾评价张伯驹:“从碧兄(张伯驹字从碧)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广阔的心胸涌出了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在民间有一个非常好、非常有文化、也非常令人羡慕的成语,叫书香门第。说是家族有读书的传统,出了很多人才。实际上,历史上的周口就有很多这样的书香门第。如前面说过的阳夏(今太康)的谢氏家族有谢灵运、谢朓、谢道韫等;项城南顿的应氏家族,有应劭、应瑒等;陈郡长平(今西华)的殷氏家族有殷仲堪、殷芸等;商水袁氏家族有袁绍、袁宏等。可谓群星璀璨,构成了周口文化和周口文人的独特景象。

  往事越千年,文化谱新篇。历史发展到今天,周口的空气中仍散发着阵阵墨香,周口文化、周口文人仍是周口最重要、最响亮的品牌。目前,周口的作家协会会员、书画家协会会员数量众多,在全省仅次于古都开封,位居第二,舞文弄墨在周口已蔚然成风。在作家队伍里,以刘庆邦、陈廷一、朱秀海、邵丽、孙方友、蒋建伟、墨白、梁庭华、李少咏、王猛仁、柳岸、尉然、孙新华、李亚东、韩枫、阿慧、董雪丹、邵超等为代表,形成了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的周口作家群。其中刘庆邦,著名作家,誉满京城,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在传记界素有“南叶北陈”(即南有叶永烈,北有陈廷一)的说法,作品《布衣总统孙中山》被收入高中课本。朱秀海,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作品有《乔家大院》、《军歌嘹亮》等。邵丽,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小说《明惠的圣诞》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书画家阵容里,在外地的柴建方、王学岭、王颖生、丁谦、李鸣泉等取得的辉煌业绩自不用说,光是周口本土的何仰羲、刘登龙、陈书文、温力宪、王猛仁、刘佰玥、李珂、杜忠义、张华中、李大庆、袁海船、韩绍愈等,就令外界不能不对周口刮目相看。周口文人大军里还有两个奇特的群体。一个是文化型公务员群体。如郭志岭、穆仁先、张文平、李海龙、游保峰、戴凤钦、毛继宏、张天兴、岳献甫、蔡斌、李辉、孟庆武、王少青、戴俊贤、王爱民、徐汝芳、邓同领、李尊杰等。他们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孜孜于文艺创作,使周口的公务员队伍多了几分才气、几分灵气、几分可爱,也影响和带动了全社会学习风气的形成,使周口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一个是老年文化群体。如王超凡、高兴堂、王羡荣、高炯、姚化勤、翟赞华、朱克珍、王秀山、王启峰等,虽年逾古稀,仍执着于文化事业,这些满头银发的文化老人已成为我们这个城市里最美丽的风景。

  人才之兴,源于教化。周口文风腾蔚,文人众多,来源于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尊师重道,注重教育。早在6000年前,人祖伏羲在淮阳建都,就教导先民演八卦、分阴阳,作网罟、养六畜,定姓氏、制嫁娶,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炎帝神农氏教人们兴农事、种五谷,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老子李耳传经布道,五千言道德经成了世人修身养性、悟道知行的圭臬,今天鹿邑明道宫仍在传诵着当年老子讲学时的盛大场面;淮阳弦歌台,是当年孔子周游列国陈蔡绝粮犹弦歌不绝的地方,今天已成为人们拜祭孔子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每年高考前,总有很多莘莘学子前来祈求“金榜题名”。从孩子们虔诚的目光里,我们读出了周口人对学问的敬畏和对文化的追求。可以说孔子这位至圣先师千百年来一直在教化和影响着周口的人民。现在扶沟有个大程书院,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奠基人程颢,曾在扶沟任知县,注重教化、兴办学校。有两个成语与这所书院有关:一个是“满面春风”。史书记载,程颢独坐,犹若泥塑,接人待物却满面春风。一个是“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记载,有一天,大雪飞舞,杨时去拜见程颢,看到程颢坐着睡着了,杨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风雪里,等到程颢醒来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了。后人以“程门立雪”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学。还有前面说的长平殷氏家族,十分强调家族教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学、家风。这些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传统在周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由此而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形成了周口独特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衍具有重大影响的农耕文化、姓氏文化、易经文化,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周口的文人雅士。这是周口出文化、出文人的原因所在。时至今日,这种传统和文化仍在发扬光大。周口的教育在全省、全国一直领先,仅2016年,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考生就有94名之多,在全省、全国可谓独领风骚。

  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周口兴。周口教育、周口文人、周口文化将进一步唤醒和激发周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文化的软实力将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成为推动周口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力量。一个文化的周口也将更加有底蕴、有品位,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周口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