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新闻 >> 川汇政务

“慈善使者”韩平的简与奢

2017-03-01 10:57:12 来源:周口日报 浏览:1897

   

  韩平与环卫工共进年夜饭
  韩平荣获第三届“感动周口人物”

    第一次见到韩平的名字,是2015年春节前夕,当时《周口日报》报道一名爱心人士在市区一家大饭店订了10桌饭,与100名环卫工共进年夜饭,并向每位环卫工发送一件棉大衣。在周口,从事慈善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奉献者多是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或公益组织,像这样以“爱心人士”低调示人的,并不多见。而且与环卫工共进年夜饭的形式,也透露着女性的细腻与温柔,不由得便记住了这位 “爱心人士”。

  第一次见到韩平的时候,是2017年春节前夕,这时她已是第三届“感动周口人物”了,与我市“国宝”级运动员、奥运冠军朱婷等人共同入围,并且网络评选排名一直靠前。“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这几年,韩平在慈善事业从未停止脚步,每年资助10名困难大学生,大批量慰问弱势群体,几年下来,捐赠总额达数百万。这样一位对慈善事业持续付出巨大热情与金钱的人士,承受得起“感动周口人物”这一殊荣!

  

  从旗袍裁缝到煤老板——韩平的创富史

  

  做慈善事业是需要经济支撑的,韩平的善款从何而来?她的事业是怎样打拼出来的?

  韩平幼时家住川汇区六一路,父亲教书,母亲做裁缝,家境比较殷实。1989年,韩平18岁,女承母业,在界牌街开了一家“华丽”时装店。虽然年纪很小,韩平却有独到的审美眼光与商业头脑,她看到,周口服装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哪个款式流行,各服装店竞相进货,满大街都是“撞衫”现象。她认为,风情万种的旗袍虽然是小众服装,对应的却是高消费人群,这个细分市场大有可为。她努力学习制作旗袍,很快掌握制衣技术,成为周口唯一的旗袍裁缝。当时周口名媛竞相光顾,以一套私人定制的旗袍为荣,韩平的服装店生意极好。

  除了自己做衣服,她还干起了时装批零生意,凭借领先一步的审美眼光,她从外地服装市场购买的服装在周口很畅销,生意越做越大。20岁的时候,她在市区最有名的人民商场、百货大楼、荷花市场、颍河商场,一共开了5个服装店,雇了5名店长帮助打理生意。

  2000年,周口撤地设市,对交通路进行大改造。因为缺少大型现代化施工机械,工程进度极其缓慢。看到建筑机械租赁市场前景趋好, 2011年4月,韩平花35万元买来一台二手挖掘机,当年春节不仅赚回成本还获利颇多。周口城市基建高潮接踵而来,周商一体化、周项淮大三角开发、滨河公园改造……建筑设备租赁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韩平投身于一个个重大市政项目建设。她做工踏实,从不乱提条件,工钱也就多,慢慢地在行业内闯出了名声。一些挖掘机车主看到韩平接的活儿多,主动向她靠拢。对于投奔而来的挖掘机,韩平不要一分钱的中介费,再加上自己陆陆续续买的15台挖掘机,她的车队规模最大时有60多辆施工车。

  2008年,韩平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国家号召“西部大开发”,鄂尔多斯是重点开发区域。从新闻中她了解到,鄂尔多斯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很多处于自燃状态,宝贵的资源白白浪费了。“我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去那里去挖煤。”韩平立即订了飞往鄂尔多斯的飞机票。

  到达鄂尔多斯后,韩平先是挂靠到一家开发公司,买了一台大型施工机械,为别人打工。干了半年,她对煤矿开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决定自己单干。她没费多大周折,就在鄂尔多斯承包了一个山头,当上了“煤老板”。那时候煤炭价格正高,供不应求,运煤车排队等候,过了磅就给现金,从无拖欠。就这样,在鄂尔多斯,韩平实现了事业的再一次飞跃。

  

  简单生活,慷慨慈善——韩平的财富观

  

  如果韩平愿意,她完全有能力过上一种奢华的生活,但是韩平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极低,对自己极其“抠门”。

  开服装店时,她每次到武汉进货,都要带一些馍片和一个大保温杯,汽车在信阳或孝感停车休息时,旅客们下车吃饭,韩平却躲在车尾喝水吃馍片。到达武汉后,她用长江水洗把脸,然后精神抖擞地坐公交车去更远的扬子街进货,几大包衣服买好后,她肩挑背扛一个人运回来,从不打车或雇小工,为的是省几块钱。

  从事建筑设备租赁后,韩平常常都住在工地,没有房间,就席地而眠。修建川汇区行政广场时,一天夜里,疲惫的她躺在绿化带旁睡着了,旁边工人筛煤灰,她浑然不觉。半夜时分她醒来爬起去看车辆情况,只听到一声“有鬼啊”,前方几个工人惊慌跑路,把她也吓了一跳。趁着路灯,她拿手机照了一下自己,只见头发、眉毛上沾满白色的煤灰,猛一看,还真是有点吓人。外出联系业务,她的交通工具最初是一辆自行车,后来变成一辆电动车,就是不舍得买一辆汽车。是没有钱吗?以她的实力,完全有能力买车,她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而已。

  她的饮食极简单,长期吃素;饮茶也极简单,她钟爱的蒲公英茶,现在市价大概15元一斤;茶几上摆放一小篮花生,或老法炒制,或是生食。总之,生活非常简朴。

  与极简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平对慈善事业慷慨大方。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举世震惊。韩平从电视上看到地震灾区的惨状后,心如刀割,天天哭泣不已,决定带着挖掘机去灾区救援。余震连绵,司机们有畏难情绪,韩平不愿强人所难,便独自一人前往。她匆匆忙忙筹了14万元,乘飞机赶到地震灾区,汶川、北川、绵阳、江油……重灾区她一一造访,向见到的灾民发放现金,14万元很快发光了。在北川,她认识了上初三的女孩青青(化名),她所在学校,三层教学楼被埋进地下两层,她的妹妹就在第一层,尸骨无存,在医院工作的妈妈也遇难了,爸爸外出打工幸免于难,父女两人艰难度日。韩平把青青带回周口,给她找学校读书,把她当成自己女儿。四川归来,韩平心绪难平,觉得自己还没有尽到责任,于是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去灾区救援,每次都带上催要回来的工程款,前前后后花了50多万元。第二次回来的时候,她又带回来了一位少妇阿敏(化名),她的家人全部在地震中罹难。

  2012年,因家中母亲、婆母年事已高,需要侍奉,韩平决定暂停鄂尔多斯的事业,回家侍奉老人。在家乡,韩平开办了威明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周口分公司内,从事服装批发事业,算是捡起了老本行。她的慈善事业由此进入一个新高度:

  从2013年起,韩平每年资助10名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不管是上4年本科还是7年本硕连读,至今已资助30多名大学生;每年慰问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礼品,今年慰问对象达到1000户,发放物品价值40万元;每年慰问环卫工人,为他们送去大衣、生活必需品,与他们共进年夜饭……还有中心医院患白血病的中年妇女、烧伤医院的重度烧伤女孩、东新区丢妻丧子的刘老汉、正读初中的癌症女孩、为患者孩子哺乳的最美女医生,等等,都及时得到了韩平的捐款捐物,爱心资助。这几年,川汇区、开发区、新东区、西华县、郸城县、商水县、太康县都有她送温暖的身影,都留下了她爱的足迹。眼下,韩平还有一个大的捐赠计划正在筹备:为环卫工人捐建一批“避风亭”,这批亭子既能让环卫工在里面遮风避雨,又要与城市环境和谐相融,成为城市一景。韩平对这件事非常上心,春节期间,她特意跑到杭州参观,拍了一大堆亭子的照片,供设计师参考。

  

  忘记我,忘记过去——韩平的慈善论

  

  有人估算,韩平一年用于慈善事业的花费达到数十万元,几年来已达数百万元。她为什么这么慷慨大方?

  韩平说起了两个妈妈对她的影响:

  一是小时候过中秋节时,那时物质生活还不丰富,她家比较富裕,母亲早早起床,炖两大锅鸡子,挨家挨户盛一满碗送去,把街坊邻居送遍了,一家人才坐下来吃饭,这时两锅鸡子已剩得不多了,但一家人却吃得高高兴兴。 “给予才是幸福的”,这种观念深深地烙印在韩平幼稚的心灵里。

  二是她的婆婆、第二个妈妈对她的教诲。夫家兄弟姐妹7个,幼时家贫,全靠婆婆到南乡(信阳光山、罗山一带)讨饭才活了下来。婆婆一生节俭,平时洗手用水都很仔细,十几年前有一天却兴高采烈地对她说:“我要回老家一趟,村里有个孩子考上大学,我给他拿2000元钱。”韩平当时就震撼了,发现婆婆是如此伟大。

  对于韩平来说,做慈善事业就是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从未想过回报。她从四川带回来的女孩青青考上大学后,韩平一下子给她拿出4.3万元,其中3000元是青青父亲欠下的医药费,说:“这些钱是你4年的学费,你毕业后能够自食其力,就不用再找我了。”离开青青,韩平伤心泪下,她说,这样做是为了让青青忘掉伤心往事,有个新的人生开始,“她不能一直生活在往事的阴影中”。

  从四川带回来的阿敏,单纯靓丽,在韩平的帮助下,她在周口找了工作,快乐的笑容又绽放在脸上。每天上班前,她总要精心打扮,对此,简朴惯了的韩家长辈感觉不太好。韩平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能因为阿敏寄居在自己家中就抹杀她爱美的天性,综合考虑后,韩平托关系为阿敏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二人就此泪别。

  一位医科大学生,本硕连读,本是喜事,但父亲早故,母亲做保洁,家庭贫困,没钱上学。韩平得知后,当即来到这位大学生家中,表示7年的学费她全包了。那位大学生的母亲抱着韩平放声恸哭,一再表示感谢。韩平动情地说:“不要感谢我,是我要感谢孩子,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为人治病解除痛苦,造福社会,这是我的福报啊。”

  家人对她的慈善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丈夫说:“咱把事业做好,同时更要做好慈善事业。”婆母说:“以前我出去要饭,咱靠吃百家饭活下来,现在事业小成了,你要多帮助别人。”儿子在读研究生,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也说:“妈,我3年前的衣服还能穿,不用买了,给你省点钱,好帮助别人。”

  对于今后的慈善事业,韩平为自己制订了两个 “小目标”:一是要完成资助100名大学生,二是响应精准扶贫号召,一对一帮扶困难家庭,力争帮助几户人家实现脱贫。

  “只要我有能力,就会把慈善事业一直做下去,因为,给予比获取更能带来快乐。”韩平如是说。

                                                         (作者:徐启峰  编辑:崔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