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新闻 >> 川汇政务

川汇区:“文化阳光”点亮市民幸福生活

2017-04-24 09:26:39 来源:周口日报 浏览:1076

    近年来,川汇区突出文化惠民、文化为民,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丰富活动载体,优化产品供给,激发创造活力,提升文化品位,让广大群众看在眼里、喜在脸上、乐在心间。

  完善设施保障文化服务。川汇区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改变原有文化设施简陋、服务滞后的面貌,该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演播大厅、非遗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了利用率;9个乡办文化中心、48个社区文体活动室全面建成,电脑、音响、投影仪、文体设施等一应俱全,方便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完成区级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及11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础站点升级改装,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90个“农家书屋”覆盖全区,每年更新图书、杂志11000多册,并在此基础上在3个机关单位建立馆外借阅点,每个借阅点配备相关设施,配送图书、杂志3800多册,实行专人管理,对外开放。目前,川汇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到位、服务到位、管理到位,使各类文化设施不仅“建起来”,而且“管起来”、“转起来”,真正发挥作用,服务群众,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培育扶持激发发展活力。川汇区采取得力措施,对民间文艺团体强力扶持、大力培育,将传统体制的“输血模式”转变为富有生机的“造血模式”。该区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民间文艺团体的意见》,确定20多个有规模、有潜力的民间文艺团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通过政府财力支持、办事处重点支持、单位结对帮扶的方式,给予资金、道具、乐器、场地等全方位支持,助其发展;聘请院团专家、高校教师、文化名家对160多名文艺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业务点评,手把手教招,面对面送招,全面提升业务技能;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原创、自创节目,在文艺创作的“本、源、质、效”上下工夫,深挖素材,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精深加工,力求每个团队都能有5个到8个保留节目入库“文化超市”,供群众“看单点菜”。此外,在每年的百姓宣讲直通车、群众舞蹈大赛、广场文艺演出和文化下基层等130多场活动中,该区组织民间文艺团体广泛参与,由本土演员唱主角、演大戏,极大激发了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热情和活力,使之成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惠民工程实现全民共享。为持续聚焦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川汇区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每年筛选优秀节目,选派精兵强将,进社区、进农村开展文艺下基层演出90场;利用五一广场、武圣广场、文化广场、一峰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欢乐中原·文明川汇”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组织区豫剧艺术中心精心排练《穆桂英挂帅》、《包青天》、《抬花轿》等经典剧目和折子戏10余部,深入乡村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20多场;每年在全区87个社区和行政村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1096场,受益群众4万多人次。一系列文化大餐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了兴、过了瘾,营造了城乡文化和谐相融、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2016年,河南卫视先后3次聚焦川汇区,专题报道群众文化活动典型做法。此外,川汇区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文明河南·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

(记者 徐启峰 通讯员 党政)

编辑:崔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