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两委”换届之窗

【五年发展,点滴印记】阳光照进棚改区 ——川汇区三义社区棚改征迁见闻

2017-09-20 09:14:41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2861

    三义街,川汇区曾经最繁华的街道,在历史的流光逝影中逐渐衰败。最近一个时期,伴随着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宏伟蓝图展开,这条凋敝已久的街道重新充满希望的躁动。

  9月14日,初秋的阳光暖暖,川汇区副区长晋瑞英带领工作人员入户调查。三义社区棚改区共有征迁对象702户,是川汇区7个棚改征迁分指挥部的第四分部,人和办事处、区卫计委、区教体局和蔬菜研究所4个单位派出166名干部投入棚改征迁工作。

  三义街51号是临街房,青砖剥落,门户破败,看得出是有些年份的房子。征迁人员介绍,计划经济时代,三义街是周口最繁华的街区之一,搬运公司、床单厂、针织品厂、酒厂、商业公司等一批单位在这里盖起单间排房,安排职工入住,其中青砖房是1954年盖的,红砖房是1983年盖的,后来逐渐成为个人房产。这里曾经是一个个单位家属院,时光流逝,这里成为周口历史最久、最需要改造的棚户区。

  这片街区的房子面积普遍不大,小的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也不过五六十平方米,家庭条件好的,将房子翻盖,接了一层,面积达到百十平方米。居住环境也不好,许多房间阴暗潮湿,一到下雨天,地面泥泞不堪,大雨更是积水过腰。许多在这里长大的年轻人都搬出去了,留守的多是老人。高焕友和田素华就是这样典型的一对老夫妇。高焕友今年72岁,身体看上去依然健壮,声音洪亮。“我是搬运公司的,我爱人是酒厂的,1983年我们结婚就在这里,房子修修补补,到了今天这个样子。政府进行棚改,我们很支持,给房也行,给钱也行,啥快要啥。”高焕友性格豪爽,直言直语。

  他的话语代表了绝大多数街坊邻居的想法,对于棚改,他们非常支持,想早点搬家,但也普遍担心——房子没了住哪?川汇区卫计委的同志向他们介绍:“现在政府正着手兴建功能齐全的安置区和过渡安置房,房屋的建设标准很高,足以满足居住要求,远胜于你们现在的居住条件。”

  顺着一条幽深曲折的胡同,工作组一行来到了老党员苏金堂家。1968年从军队转业回来,苏金堂一直住在这里——曾经的被单厂家属院。两个孩子从这里长大,却再也不愿回来,只留下他一个人守着20来平方米的老房子。胡同狭窄,感觉很不舒服。见到工作组一行人来,苏老爷子激动地说:“你们是党派来的好干部,感谢你们。”穷且益坚,这个词用来形容苏老爷子再合适不过了,这些年,尽管日子过得清贫,疾病缠身,但他没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就连曾经有过的一次分房机会,他也让给了别人。“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党员、老军人的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我们于心不安。”随行的同志说。

  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大幕已启,这一福泽数万居民的项目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的革新,更是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就像阳光,既照进高端社区,也照进棚改区。

(记者 徐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