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新闻 >> 川汇政务

孙敬林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周口市川汇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06-21 14:33:34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3066
                                 团结奋进   抢抓机遇
                           努力开创川汇区追赶跨越发展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周口市川汇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孙敬林
                                (2011年6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周口市川汇区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我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绘制今后五年川汇区发展的宏伟蓝图,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和区纪委,动员号召全区上下团结奋进,抢抓机遇,奋力开创我区追赶跨越发展新局面。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周口市川汇区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6年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区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强工、建城、活商、富农”的总体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10.6亿元,比2005年增长89%,年均增长12.8%。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7亿元,比2005年增长254.5%,年均增长28.8%;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亿元,比2005年增长162.3%,年均递增21.3%。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累计引进项目264个,实际到位资金67.2亿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4800万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0%;出口创汇4940万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3%,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长城门业、金华夏钢构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以台南制衣、永发纺织、正林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以阳光电缆、久通电缆、瑞特电器为龙头的通讯电缆三大支柱产业,经济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根本点,以改变沙北面貌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新区破难解缚,顺利入住,结束了区四个班子和部分委局租房办公的历史。文昌大道综合改造工程难中求进,锲而不舍,道路建设基本完工,沙北中轴线即将贯通。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滚动发展,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2家。旧城改造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滨江国际、关帝上城、景秀北城等10个项目顺利完工,城区面貌明显改观。
    ——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高度关注民生,“十一五”期间,在民生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3.5亿元,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三大难”问题和出行难、如厕难、垃圾清运难等“三小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省、市、区确定的惠民实事基本完成,广大群众进一步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认真落实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保持全省一类县市区称号。积极实施“一建五扩”工程,城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科技强区步伐继续加快,22项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卫生改革逐步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有效发挥了人大、政协及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政务、村务、厂务公开逐步规范,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始终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区公共安全感指数逐年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区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建设先进区,连续三年在全省平安创建问卷调查排序中位列全市前三名。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全面加强区委自身建设,形成了围绕中心抓发展,同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强化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端正了党风,树立了形象,营造了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负重前行、奋发图强的五年;是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克难攻坚、勇于进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周口市川汇区第二届委员会,向全区各级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广大干群、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新的挑战。从客观方面来说,一是经济发展慢。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增幅在全市排第9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全市排第10名;二是产业层次低。工业缺乏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不优不强;农业经营粗放低效,没有形成亮点和特色;传统服务业布局散乱,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三是城市功能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一体化发展较慢,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四是地方财政困难。财源基础薄弱,财政收入相对较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欠账较多,民生改善任务繁重,事关民生的城乡基础设施落后。从主观方面来看,我区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怨”字难脱。部分党员干部看不到川汇区面临的的机遇和优势,怀旧思想和抱怨情绪严重,片面夸大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落后时不从自身找原因,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二是“满”字严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工作标准低,一些干部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少数干部热衷于比待遇、比条件、比享受,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三是“畏”字成习。有些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见到困难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对解决问题信心不足,对工作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等待、观望思想,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进展缓慢。四是“虚”字作祟。一些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工作,上班无所事事,习惯于做表面文章,计划、规划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缺乏推进工作的有效措施。
    目前,川汇区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呈拉大趋势,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完成“十二五”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实施追赶跨越,力争迎头赶上,后来居上,必须继续发扬好的作风和传统,下决心克服不足和弊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强化创先争优的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
    二、认清形势,高点定位,科学制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川汇区综合实力大提升,城市建设大跨越,商贸物流大发展,群众生活大改善的五年,也是服务建设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五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外部来看,面临三大机遇:一是政策机遇。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投入,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争取政策支持。二是产业转移机遇。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借助外力,提升发展层次,壮大自身实力。三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机遇。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上下士气高涨,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为我们主动融入、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自身来看,我们具备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川汇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有利于我们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二是政治优势。市委、市政府明确出台了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意见,市直单位形成了支持川汇区发展的共识。加之,全区广大干群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干事创业氛围浓厚,我们的政治优势明显。三是后发优势。目前,先进地区投资成本上升,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川汇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区委提出了创建沙北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构想,今后,我们的职能将逐步加强,权责将逐步统一,发展空间也会不断拓展,发展条件更加成熟。面对这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优势,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先手谋划、高点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中心,围绕“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的工作定位,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中心城市建设,着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把川汇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9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年均增长16%;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700万美元,年均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年均增长22%。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4:45:5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6%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6‰;城镇化率年平均提高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61元和9781元,分别年均增长10%和9%,城镇调查失业率在4%以内,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区委坚信,只要我们保持高点定位、追赶跨越的勇气,保持开拓创新、奋力争先的锐气,只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自觉把谋求发展、造福人民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突出重点,务实重干,全力推进中心城区追赶跨越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明确一条思路,强化三种意识,抓好五项工作,把握四个关键”。
 明确“一条思路”:服务建设中心城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树立超前意识。要见事早,行动快,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凡事打好提前量,及早着手,提前思考,提前部署,提前落实,争取工作主动权,抢占发展先机。二是谋划意识。用开放的眼光和战略性思维思考问题,把川汇区的发展放在全市、全省、全国大局中去分析,去研究,凡事想周全、谋长远,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对每项工作找准问题的症结,提出对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逐项抓好落实。三是突破意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胆改革,集中攻坚;针对项目用地、企业融资、城市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难题,用突破的办法推进工作。
    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繁荣城区经济。以整合市场,强化物流,完善服务为重点,加速现有大型商场的提升步伐,着力打造关帝上城、中原国际商贸城、金海岛三个商业中心,带动中心城区商业加快发展。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为主线,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建设一批风味小吃、服装等特色商业街区,引进一批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大型商贸项目。以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加大物流项目建设力度,制定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业规模化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旅游服务、交通运输、中介和社区服务,进一步拓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和社会化服务等新的消费领域,使服务业成为我区重要的产业支撑,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增强中心城区产业支撑。坚持把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常抓不懈。大力培育支柱产业。以调整、优化、提高为方向,加大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通讯电缆三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生产规模和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积极引导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联姻结亲,吸纳优势资源,实现规模扩张,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争取新增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加强企业具体指导,制定一厂一策发展规划,全力抓好落实,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形成以中小企业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等现代产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引进规模以上企业30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2家。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拓展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实施企业“退二进三”,引导城区工业企业向集聚区聚集,生产要素向集聚区集中。力争用5年时间,使产业集聚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6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在产业集聚区企业入驻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发展道路,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用地规模,引导和支持企业兴建多层厂房,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是强化城市建管,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按照“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的工作定位,以旧城区改造为基础,以新城区开发为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大沙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沙北“四纵四横”等主干道的拓宽改造,疏通沙北城市经络。做好文昌大道综合改造工作。加速安置区建设,确保群众如期入住。加快道路两旁的开发步伐,积极发展休闲娱乐类服务业或大型超市、商场,努力打造文昌大道特色商业带。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按照“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的指导思想,和谐拆迁,优先安置,让利于民,消除群众疑虑,破解拆迁难题,确保改造效果。今后五年,力争对沙河以北,北环路以南,大庆路以西,西环路以东近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全部进行改造和开发。加强城市管理。以“两违”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加快形成现代化城区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努力在引进工业化项目、生产加工型项目、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上下功夫。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围绕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通讯电缆、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搞好产业对接,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企业,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以创意农业园区为载体,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项目,打造创意农业示范中心。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进2至3家世界500强、国内100强,10家行业30强企业。在项目引进中,要严把项目质量,坚持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不引进,落后技术装备项目不引进,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不引进的“三不准”原则。
    五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在精品农业上谋发展。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以川汇区生态园区和城南办事处、金海办事处小杂果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设休闲、采摘、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创意农业园区,打造市区及周边县市群众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省级示范村“111”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完成马庄、产业集聚区社区两个新农村社区建设任务,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把握“四个关键”:
    第一,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突破口。许多发展难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大都因为没能有效维护群众利益,与群众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应首先重视群众的感受和反应,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一切从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城市拆迁、工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中,更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坚持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教育、医疗卫生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领域,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坚持把强化教育管理作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关键点。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保护者,是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能动力量,市民素质的高低对城市的文明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要紧紧围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提升城市形象这个关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多渠道、多形式突出抓好新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教育,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思想基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开展“热爱川汇、建设川汇”教育活动,激发创业热情。积极发展群众文化,扎实推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川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四,坚持把稳定作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根本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和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机制,必须深入推进平安川汇建设,坚持工作重心下移,领导指挥前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努力化解信访积案疑案。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三级社会矛盾调解网络,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党建,提升水平,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员干部。要实现川汇区追赶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各项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思想建设,凝聚跨越发展的整体合力。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习惯,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市场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基本知识,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解决“怨、满、畏、虚”问题,跳出观望、抱怨、争论的怪圈,把握区情,顺应大势,激发居弱图强、负重奋进的豪情,增强争先创优、后来居上的信心,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共识,凝聚图谋振兴的合力,为追赶跨越发展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转变工作作风,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群众路线,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苦难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在基层“最盼”上赢民心,在基层“最急”上见真情,在基层“最怨”上改作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转变领导方式,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力戒心浮气躁、防止急于求成,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多做让人民群众受益的实事、好事;狠抓工作落实,对既定的发展战略、确定的目标任务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抓好抓实,今天的事情今天办,能做的事情马上办,困难的事情想法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以扎扎实实的业绩取信于民。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围绕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快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转变,不断完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创新干部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良好政绩用干部,真正把埋头实干、作风过硬、勇于创新、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聚人气、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改进工作方式,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立健全党委(党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完善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切实加强农村、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学校、文化团体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高度重视和突出抓好基层党建薄弱环节,尽快改变部分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深入开展 “一创双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服务群众,树立形象,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古往今来,反腐倡廉是一个永久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抓不好,轻则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发展,重则社会动荡,政权倾覆。端正党风、反对腐败,是民心所向,更是我们做好今后五年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和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健全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强化对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不断增强纪律法制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反腐败的整体合力;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当之事,不徇不公之情,不存非分之想,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顽强的干劲,克难攻坚,拼搏进取,为开创川汇区追赶跨越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