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新闻 >> 川汇政务

区代表团认真讨论市三次党代会报告

2011-08-30 10:20:56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1966

    市三次党代会期间,川汇区代表团认真讨论毛超峰书记所作的报告。代表们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一致认为,毛超峰书记所作的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公正,部署对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
     孙敬林代表认为,毛超峰书记作的报告始终贯穿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始终贯穿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处处体现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一是报告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体现了以发展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特别是对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上,要持续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说明市委更加注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报告对中心城区建设更加重视。报告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把中心城市发展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首要任务。这充分说明,在“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中心城市将在实现经济建设新跨越过程中被赋予的重要责任。三是报告对川汇区今后五年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作用。今后五年,是川汇区综合实力大提升,城市建设大跨越,商贸物流大发展,群众生活大改善的五年,也是川汇区加压紧逼、重点突破,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五年。我们要按照报告要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中心,围绕“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工作定位,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中心城市建设,着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加快追赶跨越,进一步缩小与兄弟县市区的差距。在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破解城市拆迁难、三产层次低、城市建管滞后三个困局,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二是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三是加快民生改善步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郭志刚代表说,毛书记在市三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 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工作作风务实,工作举措具体,可以说,是一个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的报告,很受鼓舞,令人振奋,更加坚定了加快周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报告提出的加快富民强市进程、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改变老城区落后面貌等举措为川汇区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增强了川汇区加快发展的信心。我们要抓住机遇,变后发优势为发展举措,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加快市场建设。加快荷花市场、人民商场、八一路农贸市场等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关帝上城、金海岛和中原国际商贸城三个商业圈,繁荣区域经济,壮大三产实力。二要推进城市建设。打造“五横四纵”道路交通网络,拉大城区框架;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秩序,提升城市形象。三要做大支柱产业。打造机械制造产业群、电缆产业群、食品加工产业群。四要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市民的“菜篮子”、餐馆的“菜盘子”,发展特色蔬菜、精品蔬菜种植。
    田庆杰代表认为,毛书记的报告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和富民强市目标,使命催人奋进,蓝图鼓舞人心。报告提出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等工作重点,为川汇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毛书记报告,深刻领会市三次党代会的精神实质,牢记使命,务实重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实现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陈朝栋代表认为,毛书记的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实事求是,定位准确,内容全面,语言精练,工作务实,目标宏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人大机关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围绕“一府两院”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开展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叶长丽代表认为,川汇区要围绕工业、三产、城建上项目,积极培育工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大城市建管力度,为实现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政协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发挥建言献策的作用,为川汇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郑江涛代表说,长城门业是周口发展的一个缩影。会后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企业发展路子,不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王月霞代表在发言中说,对报告感触最深的就是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回去后,将按照报告要求,认真传达会议精神,把报告精神落到实处。
    卜洁代表谈到教育教育时表示,报告提出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非常令人振奋。近年来,随着市区人口不断增加,沙北学校大班额问题逐渐图显,这次报告对这一问题的提出,显示了市委对民生工作的高度关注。
    皮精英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步伐,使更多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理效明 吴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