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新闻 >> 外媒看川汇

大河报:一根“金拐杖” 两头都帮人

2011-09-05 16:50:37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3349

 

一根“金拐杖” 两头都帮人
政府拿钱提供公益岗位,结对子帮扶“空巢老人”
周口市川汇区实施“金拐杖”工程,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贾春玲在给任洪莲老人剪指甲
  □记者 于扬 文图

  核心提示

  昨日,家住周口市川汇区金海路办事处前进社区的下岗工巴红霞骑车来到七一路办事处六楼会议室,接受“金拐杖”工程岗前培训,再过几天,她就将正式上岗,为同在一个社区的白桂英提供家政服务。   

  从2009年起,周口市川汇区实施“金拐杖”工程试点,“拐杖”的一头是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的空巢老人,另一头是由劳动部门招聘录用,提供社会公益性岗位的帮扶人员。此项工程不仅使老人得到便利,也解决了一些“4050”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如今,“金拐杖”工程运行顺利,在川汇区城区6个办事处全面推广,帮扶对子已达87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巢老人无人照顾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金拐杖”两头沉甸甸

  如果不是“金拐杖”工程,下岗工贾春玲和空巢老人任洪莲的生活不会有太多的交集,虽然,她们仅仅隔了一个街区。

  去年8月之前,贾春玲还在为找一份工作四处奔波。她从周口市麻纺厂下岗已经十多年,其间做过小生意、打过零工,但性格淳朴的她,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那时,在离她家不远的市五交化家属楼里,87岁的任洪莲独守空房。她有三个儿女,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一个女儿常年患病,自顾不暇。

  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任洪莲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去年春天,她患了感冒,头重脚轻,生性倔强的她,没有麻烦邻居,自己拄着拐杖去看医生,不足500米的路,来回走了近一个小时,服药后两顿饭未进水米。“我得挺住啊,要等着看孙子回来。”回想起当时情景,两行清泪从老人的眼中流出。

  老人的困苦,文明社区书记范颖涛一直惦记着。2010年7月,川汇区“金拐杖”工程在一年试点后,正式在城市社区推广,范颖涛第一个为任洪莲报了名。与此同时,帮扶人员的招聘也在进行,贾春玲是应聘者之一。经过劳动部门的考核,贾春玲系“4050”人员,且是零就业家庭,她很顺利地被聘用,获得川汇区政府提供的社会公益性岗位。

  贾春玲,任洪莲,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因为“金拐杖”工程走到了一起。

  身边有人照顾,任洪莲的“夕阳生活”多了一抹亮色:每天贾春玲都会来到她的住所,给她做饭、打扫卫生,拆拆洗洗的活儿,再也不用她费力去做了。有人陪着说话、逛街,老人不再觉得时间难熬。

  贾春玲也很珍惜这份工作。成为“金拐杖”工程帮扶人员,除给她带来每月将近500元的工资外,区财政还为她每月按时缴纳“三金”。收入虽然不多,但多少能补贴家用。按照“金拐杖”工程要求,贾春玲每天要拿出2~4个小时为老人服务,她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常常超出工作时限。

  8月中旬的一天,文明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任洪莲家里,抽查“金拐杖”工程实施情况,只见贾春玲打扫完卫生,又给老人剪指甲、梳头发,这样温馨的场景让来访的人都很感动。任洪莲紧紧拉着工作人员的手,高兴地说:“有了春玲来帮我,我这晚年生活过得更舒坦了!” 


  空巢老人的“雪中炭”

  “金拐杖”工程帮扶对象中,不少老人靠低保金生活,除此之外,再无收入。如果不是政府提供免费养老服务,他们根本无力负担此项费用。

  在荷花路办事处纺城社区的一幢家属楼下,一间用砖头和木板搭建的简易房屋格外扎眼。这个小屋没有通电,也没有任何一件家用电器,小屋没有窗户,一遇阴雨天气,雨水就顺着墙流到地上,屋里散发着淡淡的霉味。81岁的孤寡老人张应志就住在这里。

  张应志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拉煤为生。年老后,全靠每月260元的低保金生活。荷花路办事处张罗着搭起了这间简易房,他算是有了个落脚的地方。年轻时掏过大力气,张应志落下一身病,腿部静脉曲张尤为严重,背也佝偻得厉害,生活难以自理。幸好,还有“金拐杖”工程,让他在风烛残年看到生活的希望。

  去年,47岁的下岗工赵翠翠成为“金拐杖”帮扶人员,被安排照顾张应志老人的生活起居。赵翠翠家离老人家很近,5分钟就能到,没事就会来看看老人,家里做点什么好吃的,也会给老人端来一碗。更多的时候,她给老人买饭,附近有几家饭店,老板都知道老人的难处,每次赵翠翠为老人打饭,都能得到特殊照顾,只拿一元钱,老板们都会打一大碗饭菜,大家都在尽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帮助张应志。

  陈州办事处陈州社区的回族老人方振中自幼眼盲,也是靠低保金生活。陈州办事处特意为他安排了同是回族的兰福来帮助他。对于这些残疾、患病的老人来说,“金拐杖”工程绝对称得上是“雪中送炭”。因为仅凭他们的收入,最便宜的养老院收费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居家养老的新探索

  周口市委书记毛超峰在该市三次党代会上所作报告指出,周口市“人均财力低,仅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3”,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怎样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据了解,目前我国养老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三种模式。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家庭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对后辈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机构养老,即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周口市而言,养老机构的匮乏、收费标准的不一,使这一养老模式尚难大面积推广;居家养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它与家庭养老的区别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而家庭养老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家庭成员。居家养老模式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和精神照顾。

  “由于社会各类养老机构的不健全、独生子女负担重,居家养老值得大力推行。这种模式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多数老人认同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出路。”川汇区社区办主任陶保健介绍说,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川汇区副区长赵万俊告诉记者,“‘金拐杖’工程可以说是对居家养老模式的新探索。它通过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谁来养’的问题,为需要照料的空巢老人和需要工作的下岗‘4050’人员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帮扶人员得到了收入,提高了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是一举两得之策。”

  据介绍,川汇区“金拐杖”工程实施两年来,受到空巢老人众口一词的称赞,在进入第三个年头时,经过认真细致的入户调查,该区进一步扩大了实施范围,在此前确定38对帮扶对子的基础上,今年新增49个“金拐杖”工程公益性岗位,使全区共计87位空巢老人享受到这一惠民工程。

  赵万俊说,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仅靠政府扶持一些公益性岗位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以解决帮扶人员和资金的短缺问题。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实施中不断完善,“金拐杖”工程不仅有助于破解养老服务的难题,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具有实践作用。它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12版   线索提供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