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农村 >> 都市农业

听崔禄仁讲种菜

2012-10-16 15:01:38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2724

    10月11日上午,秋天的太阳暖暖的,川汇区蔬菜研究所所长崔禄仁骑着单车,穿行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来到城北办事处后石店社区菜农石荣福的菜地里。这里是川汇区万亩无公害蔬菜的中心,崔禄仁此行是来调查蔬菜研究所近年推广的蔬菜新品种长势如何。
    说起种菜,在川汇区没人有崔禄仁了解得更多。1985年从农业院校毕业后,崔禄仁就进入蔬菜研究所工作,对于近30年中心城区的“菜”事,他可谓了如指掌,讲起来是涛涛不绝。
川汇种菜有传统
    “都说扶沟是周口的蔬菜之乡,其实川汇区种菜也很有传统。”崔禄仁回忆,他参加工作时,现在的交通路附近、七一路西段周口市中医院周边,都是绿油油的菜地,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蔬菜乡,以蔬菜产业而命名,全国乡镇仅此一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曾经的菜地逐渐成为繁华的闹市,但川汇区对“菜篮子”工程一直抓得很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实施了“基本菜地占补平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菜田快速萎缩,使近郊菜田逐步向远郊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城北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菜园子”。“虽然城市不断扩大,人口增长了数倍,但春夏季节,川汇区的蔬菜不仅能够自足,还可以外运。”
    “川汇区的农业用地是全市最低的,人均用地也是全市最低的,所以种菜是不错的选择。一亩园,十亩田,种菜挣钱更多。”崔禄仁说,一亩菜地一年能收四五茬,人勤地不懒,亩入一万多元是很正常的,要是种棚菜,效益更可观。
为市民“菜篮子”添花样
    川汇区蔬菜研究所为中心城区乃至周边地区蔬菜种植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崔禄仁介绍,全省共有4个蔬菜研究,川汇区是其中之一,服务范围辐射豫东南乃至安徽省,地位非常重要。蔬菜研究所主要功能有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他们所每年都要引进三四十个理论上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蔬菜品种进行试种,试种期一般为三年,试种的过程也是示范的过程,试验成功的品种逐步在菜农中推广。“淘汰率是非常高的,一般能成功20%就很不错了。”之所以失败,一是有些品种确实不宜本地种植,还有些品种是因为本地人难以接受,缺少推广价值。
    “凡事都有第一次,不然,我们周口人也吃不到那么多本地产的蔬菜品种了。”崔禄仁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本地菜品种只有十几个,现在品种则大大丰富了,即使是传统蔬菜,也都经历了很多次改良,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他刚参加工作时,蔬菜研究所试种成功了苦瓜,一位工作人员兴致冲冲地拿回家和肉一起炒着吃,结果一家人受不了那个苦,把一锅菜全倒了,而现在苦瓜已经成了很普及的蔬菜。此外还有茼蒿、生菜、上海青等蔬菜,也都是经蔬菜研究试种成功后得以推广的。
    “时代变了,人们对蔬菜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有吃,更要吃好。所以我们近年来开始尝试引进试种一些新品种。”崔禄仁说,引进新菜种时,他们着重突出“小新奇”这三个字。“小”是指菜品个头小一些,如袖珍冬瓜、迷你黄瓜、小番茄等,个头虽小,却是肉质肥厚,口感极佳,也适合越来越小的家庭结构;“新”是指推陈出新,如引进彩色白菜、水果萝卜等菜品,还以先进的杂交育种技术,使本地土黄瓜、大青茄等落后品种焕发青春,成为市场上热销的“白玉翠黄瓜”、“周青茄2号”;“奇”则是引进一些样新奇的品种,如太空育种的益肾果、飞碟瓜、四棱豆等,光看名字就超级炫。近期我市个别高档酒店卖有一种“秋葵”的新菜,崔禄仁发现就是他们试种了两年的“益肾果”。“在我看来,这菜价格高得离谱,同时也说明,推广新菜种大有前途。”
    对于菜农来说,试种新品种是个冒险,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冒险是值得的。崔禄仁笑着说:“老石就敢种新菜。”石荣福今年64岁,是个老菜农,却很有创新思维,这几年他的5亩菜地,主要种蔬菜研究所推荐的新品种。今年种的有彩色白菜、水果萝卜、袖珍冬瓜。老石笑道:“这些菜产量和传统品种比起来差不多,但都能卖个好价钱,水果萝卜比普通萝卜价格高一半,彩色白菜、袖珍冬瓜则比普通品种贵一倍。这几年我比其他人种菜挣钱多,就是因为敢种。”
保障“菜篮子” 任重而道远
    从2011年开始,川汇区提出“服务中心城区,建设中心城区”的发展思路,在第一产业上提出“建设服务型农业”,大力发展近郊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优先发展蔬菜、小杂果等经济作物。崔禄仁认为,这个发展思路符合川汇区实际,因为种粮,川汇区怎么也拼不过其他县、市,农民钱袋子难以鼓起来,错位发展,发挥近城优势,大力建设“菜园子”才是正途。
    根据全区的发展思路,蔬菜研究所加快了示范、推广工作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一个占地200多亩的创意农业示范园区已经形成,里面可以说是四季常青,新品不断,成了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菜农主动前来观摩取经。在先行者成功事例的带动下,许多菜农对新菜种由观望转变为主动试种,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开始被接纳,种植结构调整逐渐成为一种主动行为。
    菜田多了,不仅保障了市民菜篮子丰盈,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焚烧秸秆现象几乎消失。“这几天空气质量不好,都是收秋后烧秸秆闹的,但在这里,秸秆禁烧不用动员,一是因为少,二是返田还不够用呢。”
“虽然川汇区蔬菜种植不断在发展,但和先进地区比,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崔禄仁说,且不说和山东寿光比,就是与扶沟县比,川汇区的蔬菜种植也多有不如,最明显的一个差距是,川汇区主要还是靠天种菜,温室大棚占的比例太少,这就导致了季节性供菜不足。春夏两季,全区露天菜上市,市民能吃到物美价廉的本地菜,但过了10月,本地菜丰季结束,蔬菜供应就显得紧张,需要大量从外地调入,菜价一般从这时开始大幅上扬,一直到来年4月。“为了平抑中心城区菜价过度波动,今后我们将逐步建立起蔬菜供应保障基地,”崔禄仁充满信心地说:“主要手段就是多建大棚,增加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让市民的菜篮子始终丰富。”

                                                                    (作者:徐启峰 康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