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新闻 >> 社会民生

川汇区精心呵护让脑瘫儿童恢复健康

2013-03-14 17:38:00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2247

 

 

    我们天真无邪、我们活泼可爱,可是我们得了同一种疾病——脑瘫。3月14日上午,当轻轻推开川汇区脑瘫康复中心运动室的房门,20多个不足6岁的脑瘫儿童在一边使用各种器材进行训练,一边不忘嘻闹、玩耍,屋子里欢声笑语、十分热闹。这些孩子在去年刚来这里时,有些不会站立、有些不会走路、有些不会说话、有些不会吃饭,凡是正常孩子们会的基本动作,他们都不能完成。据了解,全市已经陆续有50多名孩子来此接受过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在孩子身上均已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来自李埠口乡的宋绍文今年7岁了,去年10份来脑瘫康复中心时,他还不能站立和行走,更不会说话,经过5个月的治疗,他现在能走了,也能说话了,虽然和正常的孩子还没法比,但他的奶奶已经非常的满意了。奶奶赵桂枝说小绍文是个命苦的孩子,从小得了脑瘫,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爸爸、妈妈从此离异,妈妈弃他而去,远走他乡。奶奶又说,小绍文是个有福气的孩子,现在爸爸为他娶到了一位很疼爱他的后妈,在区残联的脑瘫康复中心每天有3位不同专业的医生为他做康复训练,他的病情一天好似一天。他奶奶说,在这些医生中,他印象中最深刻的要数彭艳芳医生,因为彭医生每天都要为他做两次大的体能训练,帮助浑身瘫软的他恢复四肢机能。在平时的训练间隙,他总要从其它训练室中再过来找彭医生,还常常围着正在工作的彭医生连声喊着:“阿姨、阿姨。”可是彭医生太忙了,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到12点多才能下班吃饭,下午从2点半开始,要工作到天黑才能休息。彭医生只能抱歉的对小绍文说:“宝宝乖,阿姨还要给其它小朋友治疗,你先自己玩一会儿。”
    在作业治疗室,医生侯琴在给王思怡小宝宝做手部神经训练,和OT运动室不同的是,这里着重培养孩子的手指灵活度,逐步锻炼孩子们刷牙、洗脸、穿衣、吃饭等动作和技能,让孩子们学会自理。
     2岁多的李韩悦也是刚到脑瘫康复中心的小病号,她正在接受语言治疗。秦珍珍医生拿着卡片纸,问她上面都画了些什么,她能逐一准确的说出上面画了什么小动物,还能模仿这种小动物是怎么叫的。当问起是如何让小悦悦开口说话的,秦医生说,要通过面部按摩和口腔训练来完成,还要注重与孩子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心灵沟通。
    秦珍珍医生今年才21岁,毕业于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前曾在郑州的多家大医院里实习过,据她说,去那些大医院治疗的孩子一般年龄都很小,不象现在来川汇区治疗的孩子,有些都快超过6岁了,恢复起来比较困难。有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因病致贫而离异了,只有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看病,老人们非常辛苦。据秦珍珍医生介绍:“小儿脑瘫可发生在任何地区和任何人群,大约300个初生婴儿中就可能有1个脑瘫患儿的发生。婴幼儿特别是婴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得最佳疗效,这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机能有关。0至6岁是较佳治疗期,希望那些在外打工的脑瘫儿家长,能认识到早治疗、早恢复的重要性,迅速带孩子前来治疗,在我们川汇区看病是免费的、住宿是免费的、医生是充满爱心的,为了孩子,还迟疑什么呢。”
    脑瘫患儿的爷爷柴元庆来自郸城,是一名退休老教师,看着小孙女病情日渐好转,感激之情无以言表,3月14日,他在陪孙女看病的同时,给区残联脑瘫康复中心还带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美丽中国,最美大学生;妙手回春,万儿得康复。”他说,家里因给孩子治病早已债务累累,但不送面锦旗赞美一下我们的好医生,总感到过意不去。这6位女医生刚刚走出校门,都是花样年华,外地高薪聘请,但她们却依然不为所动,愿意把青春奉献给川汇区脑瘫康复中心,我心中十分敬佩。同时还要感谢区残联的领导,他们在超额完成康复任务的情况下,还继续收留着前来治病的患病儿童,看到我们身无分文、居无定所,免费把办公室、会议室都腾出来,变成我们的临时宿舍,当后来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加,宿舍十分紧张时,又自掏腰包帮我们在附近租赁房子,除了感谢,真不知还能说些什么。
    3月7日,周口晚报上登了一篇题为《脑瘫双胞胎拖垮一个家》的文章,对双胞胎陈洛帆、陈洛涵患脑瘫,无钱医治一事进行了报道,第二天川汇区残联决定免费对这对双胞胎进行康复治疗,目前该双胞胎已经在接受治疗了。区残联主席彭哲说,我们最大的心愿是让来我们这里治病的患儿无限的接近正常孩子。
    区残联副主席王晓红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这里工作的医生都是康复治疗专业的女大学生,她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对孩子、对工作都倾注了感情,每天加班加点都毫无怨言,为患儿的康复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作为区残联的工作者代表残疾人家长对她们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以后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让更多的患儿在我们这里得到康复,也希望全社会的爱心人士与我们携手共同为孩子们打造美好明天。”

                                                                  (作者:樊葩菡 封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