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概况

周家口的来历

2010-05-28 14:16:43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5578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据说,明成祖永乐初年,国都由南京迁至北京,当进南京的存粮很多,只靠陆路往北京运粮困难很大,靠河道运输也只有一条河道,那就是从南京把粮食装船经镇江通过运河运到苏北,再由苏北运到山东、河北,最后运到北京。那时海运不通,铁路未修,运输大量粮食确实非常困难。当时明成祖就颁布一道诏令,号召全国各地人民对运粮献计献策。后有人奏明皇帝可沿另一河道运粮,即由南京装船通过长江、运河到洪泽湖,至此不再北运,而西入淮河,到正阳关入沙河,溯河西运至颍、沙、贾鲁三河交汇处(今周口市川汇区)。然后将粮食换船装运至郑州,过黄河,入卫河,即可直达北京。
    开辟这条航道,对运粮极为有利,但航运当中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长江里的船只不能在内河行驶,到达三河交汇处,必须调换船只,才能驶入贾鲁河继续航行。调换的这种船即现在的“对连划子”。这种船行驶起来是一只船,靠了岸便成两只船了。因为运粮时需要在这里换船,所以这里便逐渐热闹起来,三河之间的相互摆渡也日益增多。因这里原是渔村,穷苦的渔民兑相摆渡来挣些钱花,渔民之间就不断发生纠纷,甚至械斗。又因沙河南岸向属商水县管辖,故商水县衙门便大这里备船搞官渡。这样一来不但官府包渡不了,而且激起了广大渔民的强烈反对。于是官府便改变办法,招商承办。谁承包这个渡口,由官府备船(据说当时至少有20多只船),并发给执照,承包人即可包揽渡口业务。但须向官府纳税,名曰“鸭户税“。当时这里有个姓周的,他交给官府五六百姓串钱,摆渡业务承包下来,其它渔船都不准摆渡了。周家在此地开了一个渡口,人们管它叫“周家埠口”。这是明朝永乐二年的事。
    后来时间长了,人们感到“周家埠口”四个这叫起来太麻烦,尤其官府行文也嫌地名字数太多,于是便把“周家口”的“埠”字去掉,呼为“周家口中”,这就是“周家口”的来历。之后,人们感受“周家口”三个字叫起来仍不简便,就干脆呼为“周口”。这一地名在本省以及外省已熟知而习惯,可谓“约定成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