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农村 >> 都市农业

川汇区加强当前小麦苗情及早春管理

2015-02-05 17:45:49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1625
   当前,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川汇区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和拔节期。这个阶段是决定小麦成穗数多少和穗子大小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目前全区小麦苗情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播期早、播量大和肥水充足的麦田冬前出现旺长趋势,存在春季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的潜在危险;二是由于冬前气温偏高,部分麦田病虫草害发生较重;三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全省降雨偏少,虽然1月27日的降雪缓解了旱情,但部分麦田土壤失墒快,表墒存在不足。四是气候不确定因素增加,小麦生长中后期发生干旱、晚霜冻、干热风和雨涝等自然灾害几率大,防灾减灾任务重。
   根据当前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区农林局不断加强对春季麦田的动态监测,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控病虫草害,促弱苗早发增蘖,稳壮苗生长保蘖,控旺苗过多分蘖,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力促穗大粒多,夯实小麦丰收基础。其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中耕和镇压,保苗稳健生长。对播种偏早、播量偏多,目前群体过大过旺的麦田,要及时进行深中耕断根或镇压;对于群体较小的三类麦田进行浅中耕,增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对于秸秆还田和整地粗放、土壤翘空的麦田,特别是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适时进行镇压划锄,以踏实土壤,弥实裂缝,保墒提温,促根壮蘖,增强抗旱防冻能力,促进麦苗早发稳长。
  二是因地因苗制宜,分类肥水管理。对于目前表墒不足的麦田,在气温适宜时应尽早浇水,促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保穗数促大穗;对于一类麦田应前控后促,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对于二类麦田,可在起身期或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对于三类苗麦田要以促为主,在返青期亩追施尿素8-10公斤;拔节期结合浇水,再亩追施尿素5-7公斤,以促苗早发快长,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对晚播麦田,要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对于旺长麦田以控为主,早春一般不再浇水,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进行,防止旺苗脱肥转弱;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春季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划锄,并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趁墒追肥,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
  三是加强监测预报,重点防范“三灾”。1.预防冻害。我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各涉农办事处要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对旺长麦田或土壤悬松麦田及时进行灌水,改善土壤墒情,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促小蘖赶大蘖,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2.预防春旱。目前我区多数麦田土壤表墒不足,且全区春旱发生频率高,各地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做好预案,对目前表墒不足,以及整地质量差、土壤悬松的麦田要及时浇水保苗,抗旱防冻,促进麦苗正常生长。3.预防倒伏。对播量偏大、群体大,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春季要以控为主,在返青至起身期采用镇压、深锄、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措施,控制春生分蘖滋生,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预防后期发生倒伏。
  四是选准对路农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我们应加强预测预报,重点监测小麦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红蜘蛛、吸浆虫和蚜虫等,选准对路药剂,早防早治。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春季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防治病虫草害要严格按照所用农药的适宜浓度、使用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作者:赵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