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川汇新闻 >> 外媒看川汇

中国日报网--周口市川汇区刘方平行政村:今夜通畅待暖春

2015-03-26 15:45:29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2717

2015-01-12 08:58: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 责任编辑:常卫东

    据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据周口晚报消息  刘方平行政村位于周口川汇区城南办事处,是一个有920户、3200多人的村庄。关于这个村名,据周口市文史专家谭天考证,是以唐朝诗人刘方平命名的。他认为,刘方平曾经在这里为官居住,并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小清新的诗描绘了春夜的静雅,让人阅之忘俗,或许那一夜的刘方平就是如此美丽吧。但是对刘方平村民来说,他们在去年的春天,却没有这种美妙的心情,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环境糟透了:村前的交通路,路灯装上了14年,却一直没有亮过,每到夜晚一片漆黑,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路南侧的人行道多处沉陷,无法通行,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村里的地下水让人怀疑。近年来村民肝、肾结石普遍,癌症呈高发态势,有人将水送到专业部门检测,发现多项指标严重超标;铺设天然气管道议了多年,但总有个别村民作梗,一直没有进展;宽带也不通,村民感觉自己像生活在原始社会。

    路灯电不通、人行道不通、自来水不通、天然气不通、宽带不通,环境不好,村民的心气也不那么顺畅,近年来上访事件层出不穷,让办事处和村“两委”班子疲于应付。

    不通则痛,如何解决这些民生之痛,让村民的心里敞亮通透?

    去年春夏之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周口川汇区委书记郭志刚来到刘方平村调研,了解到村里的情况后,决定将这个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推进整改。

     2014年8月7日,郭志刚到刘方平村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这是一场辣味十足的会议,大家围绕刘方平的种种问题,火力全开,毫不留情地批评。

    “刘方平的路灯14年不亮,难道我们是后娘养的?村领导是不是忘了这回事?”

    “村里富的人家做饭现在都用桶装水,穷人家怎么办?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自来水?”

    村党支部书记王七峰的脸红了,流汗了。一年前,前任支部书记突然请辞,他中途上任,为村里做了很多工作,自己的生意顾不上,交给家人打理,可是刘方平村积重难返,大家说的问题都还存在啊!

    郭志刚发言:“听了大家的反映,我的心情很沉重,刘方平的事管不好,我这个书记也有责任。我表个态,首先让路灯亮起来,让大家夜里行路安生,其他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落实,一定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当即安排区城建局、城南办事处成立联合工作组,积极同周口市城管局联系,商讨路灯通电问题。

    事情很快有了眉目:由周口市里出资,尽快修复。重新布线,换上新灯,两公里路段,上百盏路灯,工程量不小,终于在9月17日完工。那天晚上下起了雨,当路灯亮起来的时候,刘方平的村民纷纷撑着伞走出家门看灯。路灯在雨中发出柔和的光,刘方平的夜晚,看起来还是挺美的嘛!

    要修人行道了,王七峰向他的母亲说:“咱家是村里大门大户,您老德高望重,是不是捐点钱,村里谁不说咱好呢?”深明大义的母亲捐出6万元。“俺家老幺为村里尽心做事,我一定要支持。”这位可敬的母亲说。

    自来水管道铺到这里了,每家要收260元入户费,王七峰积极组织村内企业家募捐,他带头捐了两万元,最终筹集20多万元交上去,不让村民花一分钱。

    铺设天然气管道时,有个村民坚决不同意,他说:“俺家不装天然气,管道也别从俺家墙上走。”工程停顿了。四邻听说,纷纷来到这个人的家中指责他:“区里和办事处领导给咱们办了多少好事,七峰给大家操了多少心,你还有脸阻工!”那人理亏词穷,摆摆手说:“别说了,是我思想境界不高,你们开工吧,记着给我留个开口。”

    现在刘方平灯亮了,路平了,自来水、天然气、宽带都通了,生活环境好了,村里也没有那么多纠纷争执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1月6日,刘方平村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王七峰意气风发地宣布:“在区和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争取到环境整治项目资金,资金一到位就要建立垃圾处理池和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咱村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的局面。我们刘方平,要变得更漂亮了。”

    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美丽的刘方平,快点从唐诗里走出来,变成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