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沙颍文艺

曾国藩周家口平捻——周家口历史文化追溯之二

2016-03-31 09:20:24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1438

王爱民

 在曾国藩镇压捻军的战争中,周家口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举成为全国闻名的战略要地,这与曾国藩的战略指导思想有关。就在曾国藩来周家口的前一年,即同治四年七月初八(1865年8月28日)他上奏清廷:“臣之愚见,常欲坚持初议,于捻匪必经之途驻扎重兵,如刘铭传驻周家口,贼若回窜扶沟、鄢陵,即自周口迎头痛击之。张树声等驻徐州,贼若回窜永城、萧、砀,即自徐州迎头击之。推之贼窜蒙、宿,则刘松山等自临淮迎头击之,贼窜曹、单,则潘鼎新自济宁迎头击之。变尾追之局为拦头之师,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庶几渐有归宿。”

  捻军作战善于分合飘忽制胜。倏而分数十股,使官兵彼此不能分顾;倏而合数万众,使官兵仓猝不及支持;倏而窜数百里外,使官兵跟寻无踪;倏而盘旋百十里中,使官兵怀疑莫测。曾国藩针对捻军流动作战的特点,制定“以静制动、以守为攻”的平捻方略。其具体计划是:一、查圩筑寨。实行坚壁清野,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凡捻军活动地区筑起圩寨,强令百姓将粮食、牧畜搬入圩寨内,实行保甲连坐。五家具保结于圩长,有事则五家连坐;圩长具保结于州县,有事则圩长连坐,以此切断百姓与捻军的联系和供给。当时周家口筑起寨门41座,并对三岸原有之寨墙进行全面重修加固。二、重点设防。“拟以山东济宁为老营,河南周家口、安徽临淮、江苏徐州各驻大军。多存粮械,一处吃紧,他处支援,四镇之中以陈州之周家口为重要”。三、布置河防。徐州、济宁是运河防线的重点,临淮是淮河防线的重点,黄河即是天然防线又有水师驻防,周家口是沙河、贾鲁河防线的重点。从周家口到沈丘槐店到安徽的正阳关,属沙河防线。整个沙河的中下游都驻兵防守。自正阳关以下,统属淮河,由水师和皖军会防。从周家口到朱仙镇,这属贾鲁河防线,刘铭传部在周家口和朱仙镇驻防。从朱仙镇往北经开封到黄河南岸,有70里沙地,无河可防,曾国藩命豫军挖濠设防,严密防守。整个沙河、贾鲁河防线与黄河防线和淮河防线连在一起。东以运河、北以黄河、西以贾鲁河、南以淮河的自然天险为界,再沿河筑起长堤和碉堡,分兵守防,形成对捻军大面积包围圈。然后步步紧逼,将捻军消灭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贾鲁河以东的包围圈内。

  曾国藩先派淮军勇将刘铭传率部驻防周家口。刘铭传抵周家口后,即向曾国藩禀报说:“我军日来与战三次,初四获胜,初六初七即有两次失败……十余年来,贼之猖獗尤甚。僧旅以马队擅长,而前后被捻军夺去马匹四五千之多;淮军以洋枪擅长,而昨亦被捻军夺去百余杆,贼势日炽,我辈自应加倍儆惧。”曾国藩派人到蒙古买来马匹五千余,补充骑兵用去三千匹,剩下两千多匹在周家口卖掉,引来周边县及外省农民前来购买,后逐渐发展,周家口沙河南北岸有牲口行180多家,从业人员近4000人,高峰时期两岸各种牲畜成交量日近万头。周家口成为闻名全国的骡马交易市场。

  曾国藩在周家口驻以重兵防守,其作用有三:一、拱卫京师。捻军的根据地在安徽的蒙城、亳州一带,和豫东接壤。周家口距这一带不过200余里,豫东是京师的门户,而周家口又是豫东的门户,沙河、贾鲁河防线就成了保卫京城的第一道屏障。二、防止捻军西进。清廷和曾国藩非常担心捻军挥师挺进大西北,和那里的回民起义相适应,建立根据地。曾国藩来到周家口一月以后,即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他在写给他的九弟曾国荃的家信中说:“贼匪此次东窜,东军小胜两次,大胜一次。刘、藩大胜一次,小胜数次,似已大受惩创,不似上半年之猖獗。但求不窜陕洛,即窜鄂境,或可收夹击之效。”三、对捻军实施防堵。在周家口的沙河两岸驻以重兵,可以阻挡东来与南来的捻军。如果捻军冲过沙河与贾鲁河,被北边的官兵阻挡而又折回的时候,淮军又可以调整兵力拦头堵截,以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刘铭传的淮军号称“十八营”。至今,沙河两岸有许多村庄都是以“营”为建制命名的,如沙河南岸的前王营、后王营、前张营、后张营、艾营、毛营、李营、韩营、牛营;沙河北岸的邱营、李营、韩营、徐营、秦营;贾鲁河东岸现西华县境内的皮营、东王营、西华营、常营,当年这些地方正是刘铭传、张村珊所率领的淮军驻扎兵营的村庄。历史的遗迹不禁令人浮想连翩。

  河防之策

                                                             编辑:崔海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