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沙颍文艺

村长的“幸福生活”

2017-04-28 11:08:05 来源:川汇视窗 浏览:2539

  王君

    我老家在农村,清明长假,我回了一趟老家,恰好遇到老爹老娘盖两间新房子,就在老家待了几天。
    邻家“二哥”是我家西邻居,常穿一身老庙的深色衣裤,黝黑的脸膛,稀疏的头发,胖墩墩的,四十多岁的年纪看上去有五、六十多岁。唯一略显靓丽的地方,就是装了一口洁白的烤瓷牙。如果摸黑出来,绝对吓着人——看不到人,只看到一口白牙在飘荡。
    “二哥”也姓王,和我家不是一门人,在他家排行老二,大家都叫他“二哥”,而且和我是小学五年级同学,虽然大我两岁,他与老爹老娘处得很好,在外工作的我不常回老家,照顾二老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二哥”是前几年当上村长的,农村一个村的村长在我们看来也许不算啥官,但在村里人眼里,可算得上比较有“实权”的官了。今天给困难家庭办个贫困户,明天办个低保什么的。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了熟人好办事,他在村里乡里挺吃得开的,按我们老家的话说:挺会来事的。所以,村里巴结他的人挺多,“二哥”也热心,谁家有难他都帮。
    早上6点,我刚起来,还没不得及跑步,盖房的师傅就都来了。“二哥”一看就赶紧过来,一边给师傅们打招呼,一边帮忙放线,还不停地帮师傅们拿这拿那。换班吃饭的时候,才有机会和“二哥”聊几句。他说他今年准备种15亩地西瓜,现在正是打西瓜苗营养钵的时候,种西瓜一亩地能净收入2000多块钱,比种玉米、花生强,爹娘走的早,家里就剩下他和嫂子,没有啥负担。两个孩子都大了,女儿闺中待嫁,在上海办了个快递公司,对象也找好了,基本不用操心了。儿子在县城上班,也谈了对象该结婚了,他又在城里给儿子买了房子。我问他种这么多西瓜能忙得过来吗?他说,忙过来了!就忙一个多月,忙点,心里舒坦,过哩踏实。
    “二哥”在我家帮了一上午忙,村里、乡里找他的人不断,差不多有十来个,期间电话不断。其中,有办事的、有给他家送青菜什么礼尚往来的、也有邻里吵架生气的,不一而足。他都沉着应对,处理事情恰到好处,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我不仅感叹,真是一个当村长的好材料!问他“二哥,你觉的累吗?”“不累,习惯了就好了”。“你感觉得这样过有意思吗?”,他说“有意思,我觉得这样过的充实,且幸福快乐着”;他还说“我虽然和你是同学,但学习成绩不好,不能和你一样。这是人的分工不同,像你就是应该上班吃国家皇梁的,而我学习不好,就应该在家中种地!但是我有我的活法,这样过我很满足。一个近3000口人的村,不就一个村长吗!”。
    这个村长头衔,在农村改革几十年的现在,自然已经没有了以前计划时代的威势,但在讲究“官本位”的中国,做了官无论多小的官,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自然更是自己活在当世最惬意的时候,古语“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连法律都会忌惮权势,个中优雅与尊贵,可见一般。
    其实早在几千年时,就有圣人《道德经》说:“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土语说,就是“人呀?会往高坟头添土”,实在地说,老子真不愧是中国眼光最毒的人,能这样微言大义地看穿人道中蕴藏着的深刻道理,这道理不但贯穿于人类社会的经济领域,更贯穿于政治文化方面,人们应该很惊奇,一个绵绵延延的由最复杂生物组成的人类社会,看来是思想潮涌纷呈,矛盾交错激烈,事物跌宕难辨,却早在几千前,被这样一个睿智老人信手拈来的短短几语,就简洁清晰地道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所以人们尊称其为圣人。
    可以设想,这个圣人其实并未走远,他现在依旧怡然站在祥瑞升起的云端,或不被凡人所感知的地方,似乎毫无表情,却又捋须而笑,目光爱怜地关注着我们今天的这个纷杂多变却也绚丽多彩的社会;看似忙碌而又幸福无比的人们。

编辑:崔海燕

相关文章